ICInsights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行業(yè)銷售前十名,其中華為海思(以下簡稱“海思”)排名第十,這也是首 次有中國大 陸公司躋身前十。
據統(tǒng)計,一季度海思半導體收入達26.7億美元,同比增長54%。
取得這一成績,海思耗時十六年。
2004年,海思作為“備胎”成立。
海思的誕生,也跟2002年華為和美國思科的官司,有著直接原因。正是這場和外國巨頭的紛爭,讓任正非決定擺脫對外國芯片的過分依賴。
他當時說:“我們就要堅持用雙版本,80%左右的時候都用主流版本,但替代版本也有20%左右的適用空間,保持這種動態(tài)備胎狀態(tài)?!?
2019年之前,海思一直都在默默耕耘。直到2019年,美國把華為納入“實體清單”之后,海思才真正進入大眾眼簾。
此后,海思的麒麟、巴龍等代表性產品,也開始成為大眾眼中的“網紅”。
但實際上,早在2003年,海思就已推出高端光網絡芯片。
海思入圍前十的深遠意義
這次入圍前十,也早有征兆。
DeepTech采訪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工程系副系主任邸志雄博士,他表示:“比較直接的體現是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含榮耀)手機銷量暴漲,國內移動端海思芯片市場份額已經超越高通。但對國產芯片有深遠意義的是:2019年美國對華為的實體名單禁令,迫使華為原有產業(yè)鏈中大量進口芯片份額,需快速完成國產替代,尤其是以基站為代表的產業(yè)鏈在5G、FPGA、射頻芯片等亟待填補。
實體名單禁令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分水嶺,之前國產芯片打入華為供應鏈的門檻較高,而此后華為產業(yè)鏈國產替代的強力需求,給海思和國產芯片帶來一個巨大舞臺,而這也是海思逆勢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鑒于華為是全球通信、存儲等多個領域的巨頭,對高、中、低端芯片有著海量需求,從前段時間華為P40系列手機的拆解文章,就能看出,除射頻芯片外,華為手機已經基本實現是國產芯片替代,同時攜其他國產芯片產業(yè)鏈一起逆勢增長。
另據幾年的國產芯片銷售額TOP10排行榜單,海思幾乎是其余9家之和,其他國產芯片短期內在市場份額和銷售額上很難追上海思。但是,當前自主可控重要性凸顯,應從國產芯片在細分領域的戰(zhàn)略意義出發(fā),如FPGA、射頻芯片、存儲等,快速填補華為的供應鏈缺口,強大自身,在細分領域做到頂 尖。同時,‘新基建’在5G、AI、工業(yè)互聯(lián)網、數據中心等領域也釋放出了大量的機會,國產芯片大有可為?!?
“臺積電和海思哪個更厲害”是個偽問題?
此外,和海思一起進入前十的,還有臺積電。
坊間普遍認為,海思和臺積電是好搭檔,網上也常有“臺積電和海思哪個更厲害”的對比,但實際上,海思是臺積電的大客戶之一。盡管ICInsights的榜單,讓人覺得似乎海思和臺積電是同臺競技,但海思的主要競品是高通、三星、英偉達和聯(lián)發(fā)科等。
那么,海思和臺積電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邸志雄對此做了如下闡釋:“芯片產業(y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一個高度專業(yè)化的格局,主要包括IDM(集成設計與制造)、Fabless(無晶圓設計)、IPVendor(IP供應商)、Foundry(晶圓代工)等細分領域。英特爾和三星是當今少有的幾家IDM公司,即同時擁有芯片設計部門與晶圓制造廠。
臺積電和海思分別是Foundry與Fabless的典型代表,Foundry只負責將(無晶圓設計)的芯片設計方案制造為芯片。以房屋建造為例,Fabless只負責出設計圖紙,Foundry負責將圖紙的規(guī)劃建造為實體建筑,因此二者并無業(yè)務沖突,只是在半導體產業(yè)鏈中有不同分工,細分行業(yè)不同,產業(yè)附加值也不同?!?
正因為兩者不沖突,海思才能成為臺積電的客戶。
本次報告也顯示,2019年,來自海思的訂單收入,占臺積電銷售額的14%,而2017年僅占5%,當然這也跟以手機為主的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發(fā)展較快有關。
疫情之下,半導體行業(yè)緣何蒸蒸日上?
但你可能會問,疫情之下,很多行業(yè)都寒氣逼人,為何半導體行業(yè)依舊這么欣欣向榮?
對此,邸志雄告訴DeepTech:“半導體產業(yè)鏈的時間維度較長,從芯片設計到流片、封測等具有一定延遲,因此,2020年1季度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還在延續(xù)2019年四季度的回暖態(tài)勢。2020年1季度因新冠疫情,全球半導體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撲朔迷離,端側消費走低,云端算力消費拉升,中、日、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歐洲等晶圓制造核心城市均被波及,半導體業(yè)的態(tài)勢可能要到2020年第二季度甚至以后才能體現。
2019年,受益于7nm工藝、5G、AI的爆點,臺積電、海思、英偉達均出現高速增長。而存儲產品在2019年前兩個季度持續(xù)低潮,后期增長也難以在短期內填坑,因此SK和美光2020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受到較大影響?!?
及時吹來的芯片“東風”
不過讓人興奮的是,近日,工信部批復組建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chuàng)新中心,據了解,該創(chuàng)新中心依托江蘇華進半導體封裝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組建,股東包括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天水華天、深南電路、蘇州晶方和中科院微電子所等骨干企業(yè)和科研院所。
對于該創(chuàng)新中心成立所傳達的信號,邸志雄認為:“我國IC封裝產業(yè)在規(guī)模和技術上已經不落后于世界大廠。據2019年第三季最新營收統(tǒng)計,半導體封測業(yè)務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國大 陸和臺灣。
此處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教授在題為《復歸于道:封裝改道芯片業(yè)》的報告中指出,經典的2D縮放已經‘耗盡’現有的技術資源,現在通過節(jié)點實現性能翻番的方法已經失靈。單片集成電路過去一向強調PPA,即更高的性能(Erformance)、更低的功耗(Power)、更小的面積(Area)。這個邏輯方向到了需要修正的時候了!因此3D異構集成、MCP(Multi-ChipPackage,多芯片封裝)、SiP(System-in-Package)、PoP(PackagingonPackaging)等封裝技術成為走出2D同質集成的契機。
此外,ISSCC2020(InternationalSolidStateCircuitsConference,國際固態(tài)電路會議)也報告了AMD采用Chiplet(俗稱“芯?!?技術設計的處理器芯片,Chiplet技術將帶來封裝行業(yè)的重大技術變革,并推動EDA、芯片設計、工藝制造等出現顛覆性創(chuàng)新。因此,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chuàng)新中心,會依托中國在封裝領域深耕多年的成果積累,帶領多方推動先進封裝技術基礎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fā),從而加速封裝行業(yè)、向利潤附加值更高的高級封測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