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量子計算硬件團隊前負責人約翰·馬提尼斯(John Martinis)本月初從谷歌辭職。
2019年10月下旬,谷歌宣布其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量子計算硬件實驗室實現(xiàn)量子霸權。但就在團隊完成首次量子霸權實驗后不久,馬提尼斯就從硬件實驗室負責人的位子上調任顧問。馬提尼斯表示,這一職務調整使得他與谷歌量子項目長期領導者哈特穆特 納文(Hartmut Neven)出現(xiàn)分歧。
谷歌宣布實現(xiàn)量子霸權后,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將這一最新成果比作萊特兄弟的首次飛行。皮查伊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說,實現(xiàn)量子霸權這一里程碑事件證實了他的信念,即量子計算機有朝一日可能會解決氣候變化等問題,他還提到了于2014年成立谷歌量子計算團隊的馬提尼斯。
馬提尼斯從谷歌辭職后補充道:“由于我的職業(yè)目標是打造出一臺量子計算機,我認為我的辭職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p>
谷歌發(fā)言人沒有對這一說法提出異議。他表示,公司對馬提尼斯的貢獻表示感謝,并表示納文將繼續(xù)負責公司的量子項目。母公司Alphabet在實驗室X Labs的研究部門還設有一個規(guī)模較小的量子計算研究小組。馬提尼斯在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擔任教授,在谷歌任職期間也一直如此。他表示,自己將繼續(xù)從事量子計算方面的工作。
谷歌量子計算項目是納文在2006年創(chuàng)立的。他是谷歌圖像搜索技術的先驅,最初專注于量子計算軟件。最初谷歌的量子計算團隊規(guī)模較小,主要利用加拿大初創(chuàng)公司D-Wave Systems開發(fā)的量子硬件,并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合作。
2014年,馬提尼斯帶領所在大學研究小組的幾名成員加入谷歌在圣巴巴拉建立的量子硬件實驗室,該項目規(guī)模更大,野心更大。過去20年中,馬提尼斯在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附近的實驗室完成了量子計算領域一些最杰出的工作,幫助證明利用超導電路構建量子比特的潛力。
量子比特與傳統(tǒng)計算機的比特類似,但除了表示1和0之外,它們還可以利用量子力學效應來獲得第三種狀態(tài),即所謂的疊加態(tài),類似于1和0這兩種狀態(tài)的組合。量子比特的疊加態(tài)可以解決諸如原子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等非常復雜的問題,比傳統(tǒng)的計算機硬件更為有效。
但量子計算機的效果取決于量子計算處理器中量子比特的數(shù)量和可靠性。迄今為止,最好的演示只利用了幾十個量子比特,與專家們認為在化學或其他領域需要成百上千個高質量量子比特的情況相距甚遠。谷歌量子霸權實驗使用了53個量子位比特,用幾分鐘時間解決出一個精心挑選的數(shù)學問題,而公司稱超級計算機解決這個問題需要1萬年的時間。但這并沒有實際的應用。
馬提尼斯離開谷歌之時,該公司及其從事量子計算的競爭對手都面臨著有關這項技術發(fā)展道路的關鍵問題。亞馬遜、IBM和微軟以及谷歌都向戴姆勒和摩根大通等公司提供了自家的原型技術,以便進行試驗。但這些處理器的規(guī)模還不夠大,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不清楚擴展的速度有多快。
去年秋天,當被問及所負責的量子計算硬件團隊是否能看到讓這項技術實現(xiàn)的途徑時,馬提尼斯很樂觀?!拔矣X得我們知道如何把量子比特放大到數(shù)百甚至數(shù)千,”他當時說。但現(xiàn)在,谷歌必須在沒有馬提尼斯的情況下完成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