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venturebeat的報道,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平臺(arXiv.org)上發(fā)布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們提出了一個完全想象型的鍵盤“I-Keyboard”。
這款新式的軟鍵盤沒有傳統(tǒng)虛擬鍵盤的規(guī)整布局,形狀可大可小,不需要做特意校準,它通過AI技術來檢測用戶從隨意位置的任何角度輸入字符,與傳統(tǒng)的虛擬鍵盤相比,利用這款新型鍵盤打字的話,大多數(shù)人能夠達到95.84%的打字精準度。
研究人員表示,當前的虛擬鍵盤具有一些局限性,缺乏足夠的觸覺反饋通常會增加拼寫錯誤的概率,另外,虛擬鍵盤會阻礙移動設備呈現(xiàn)足夠的內容,因為它們在顯示器上占據(jù)相對較大的比例,一般占據(jù)顯示器界面多達40%。
為了解決傳統(tǒng)虛擬鍵盤的問題,研究人員招募43名經常使用QWERTY物理鍵盤和虛擬鍵盤的參與者來編制數(shù)據(jù)集,先讓參與者在觸摸屏上面輸入句子,并遵循位于觸摸屏上方的單獨屏幕傳送的指令。在輸入字符時,第二個屏幕在檢測時突出顯示每個字符,確保接觸點之間的一對一映射。并且在任何時候,用戶可以在他們犯錯的情況下刪除當前句子收集的接觸點。
在對標尺進行標準化并去除位置偏移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按鍵不是在直線上對齊,而是在曲線上對齊,他們認為這是由于缺乏對打字的限制。盡管每個參與者的輸入方式略有不同,但語料庫中的模型始終如一,布局類似于物理鍵盤的構造,團隊聲稱這表明即使沒有指導,用戶也可以可靠地鍵入觸摸屏。
研究人員接下來設計了I-Keyboard的系統(tǒng)架構,該架構由三個模塊組成:用戶交互模塊、準備模塊和通信層。第一個通過觸摸屏或觸摸界面接收輸入,同時數(shù)據(jù)準備模塊預處理并格式化原始輸入,并且通信層緊密集成了機器學習框架和應用程序框架。
在將語料庫分解為訓練、測試和驗證集并在前者上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之后,該研究團隊在MacBook Pro上部署了一個I-Keyboard模型,在為研究參與者設置從短語集中隨機選擇的20個短語的任務的實驗中,參與者設法以每分鐘45.57個單詞的速度鍵入,超過基線4.06%。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I-Keyboard的這個版本只要稍作調整就可以支持智能手機,但他們的計劃是以后將其擴展到其它觸摸屏和觸摸感應設備。另外,他們打算通過添加可以分配給不同單鍵的手勢檢測算法來實現(xiàn)對非字母字符,比如數(shù)字、標點符號、功能鍵等符號的輸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