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基礎知識雖然零碎,但每個機械制圖基礎知識對后期應用都具有指導作用。對于機械制圖基礎知識,小編在往期文章中有所介紹。為進一步增進大家對機械制圖基礎知識的認識,本文將對機械制圖基礎知識之典型零件加以介紹。如果你對本文即將討論的內容存在興趣,不妨繼續(xù)往下閱讀哦。
零件種類繁多,結構形狀也不相同,但可以根據它們的結構、用途,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特點,將零件分為軸套類,輪盤類、支架類、箱體類。每一類零件結構上相似,所以在表達上有共同之處。
一、軸套類零件
這類零件如下圖所示,包括各種軸、絲桿、套筒、襯套等。軸套類零件大多數由位于同一軸線上數段直徑不同的回轉體組成,其軸向尺寸一般比徑向尺寸大。這類零件上常有鍵槽、銷孔、螺紋、退刀槽、越程槽、頂尖孔(中心孔)、油槽、倒角、圓角、錐度等結構。
視圖特點為:
1、軸套類零件一般主要在車床和磨床上加工,為便于操作人員對照圖樣進行加工,通常選擇垂直于軸線的方向作為主視圖的投射方向。按加工位置原則選擇主視圖的位置,即將軸類零件的軸線側垂放置。
2、一般只用一個基本視圖,即主視圖。即可把軸套上各回轉體的相對位置和主要形狀表示清楚,如下圖所示。
3、常用局部視圖、局部剖視、斷面圖如下圖所示。
4、對于形狀簡單而軸向尺寸較長的部分常斷開后縮短繪制。
5、空心套類零件中由于多存在內部結構,一般采用全剖、半剖或局部剖繪制。如下圖所示。
二、輪盤類零件
這類零件名稱通常為齒輪、手輪、皮帶輪、飛輪、法蘭盤、端蓋等。輪盤-零件的主體一般也為回轉體的圓孔,與軸套零件不同的是,輪盤類零件軸向尺寸較小,而徑向尺寸較大,并有各種類型的板形狀。這類零件上常有退刀槽、凸臺、凹坑、倒角、圓角、輪齒、輪輻、筋板、螺孔、鍵槽和作為定位或連接等結構。
視圖特點為:
1、由于輪盤類零件的多數表面也是在車床上加工的,為方便工人對照看圖,主視圖往往也按加工位置擺放。主視圖擺放,按軸線橫放位置,左視圖表達連接板形狀。
2、主視圖是全剖以表達內部結構。
3、一般還需左視圖或右<圖表達輪盤上連接孔或輪輻、筋板等的數目和分布情況。
4、還未表達清楚的局部結構,常用局部視圖、局部剖視圖、斷面圖和局部放大圖等補充表達,如下圖所示。
三、叉架類零件
這類零件有一個軸承孔作為工作結構,還有一個安裝板。其名稱包括各種拔叉、連桿、搖桿、支架、支座等。這類零件結構形狀一般比較復雜,很不規(guī)則。叉架類零件結構形狀大都比較復雜,且相同的結構不多。這類零件多數由鑄造或模鍛制成毛坯后,經必要的機械加工而成。這類零件上的結構,一般可分為工作部分和聯(lián)系部分。工作部分指該零件與其他零件配合或連接的套筒、叉口、支承板、底板等。
視圖特點為:
這類零件工作位置有的固定,有的不固定,加工工序較多,加工位置變化也較大,一般采用下列表達蚍ǎ
1、按最能反映零件形狀特征的方向作為主視圖的投射方向。按自然擺放位置或便于畫圖的位置作為零件的擺放位置,如下圖所示,表達了工作位置和安裝板之間的連接關系。
2、除主視圖外,一般還需1到2個基本視圖才能將零件的主要結構表達清頡
3、常用局部視圖或局部剖視圖表達零件上的凹坑、凸臺等結構。
4、筋板、桿體等連接結構常用斷面圖表示其斷面形狀。
5、有時候,需要用斜視圖表達零件上的傾斜結構。
四、箱體類零件
這類零件為齒輪泵的箱體零件,其名稱包括箱體、外殼、座體等。箱體類零件主要用來支承、包容和保護運動零件或其他零件,其內部有空腔、孔等結構,形狀比較復雜。
視圖特點為:
1、箱體類零件加工位置多變,選擇主視圖時,主要考慮形狀特征或工作位置。通常以最能反映其形狀特征及結構間相對位置的一面作為主視圖的投射方向。以自然安放位置或工作位置作為主視圖的擺放位置,如下圖所示,主視圖采用全剖視表達泵體內部形狀和各部分的相對位置。
2、一般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視圖才能將其主要結構形狀表示清楚。如下圖所示,左、右視圖作局部剖視,反映泵體兩側外形和孔的形狀及位置;俯視圖采用對稱畫法并作局部剖,反映螺孔的形狀。
3、一般要根據具體零件選擇合適的視圖、剖視圖、斷面圖來表達其復雜的內外結構。
4、往往還需局部視圖或局部剖視或局部放大圖來表達尚未表達清楚的局部結構。
以上便是此次小編帶來的“機械制圖基礎知識”相關內容,通過本文,希望大家對機械制圖典型零件具備一定的認知。如果你喜歡本文,不妨持續(xù)關注我們網站哦,小編將于后期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最后,十分感謝大家的閱讀,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