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買的音響,音響單元振膜折環(huán)收縮比較緊密,在比較緊密的振膜折環(huán)情況下,新音響的聲音會明顯感覺到(干,冷,硬),高頻有毛刺,低頻松散不凝聚而帶有明顯背噪。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煲機之后振膜折環(huán)會在聲音和空氣的壓力沖擊下,振膜折環(huán)會的收縮能力會變的富有彈性起來了,由于振膜折環(huán)彈性變好了,所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聲音細節(jié)表現(xiàn)更豐富,聲音過度更加順滑了,人聲更加醇厚了,高頻毛刺會明顯減少或者直接達到無毛刺狀態(tài),低頻會明顯收斂很多,變的更有彈性感和凝聚感。降低背噪,提高低頻的純凈度。這些就是音響經(jīng)過煲機之后的聲音明顯改觀。
關(guān)于煲音響的要點
控制好音量
這屬于“煲”好音箱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音響里面重要的一個部件就是喇叭,新的喇叭剛開始的聲音是絕對沒有舊的好的的,那就是他的聲音還沒有打開,就像歌手需要開嗓再來演唱是一個道理。這個一般來說要根據(jù)音箱的功率和單元的尺寸來定。就多媒體音箱的特點來說,一般實際功率遠小于標稱功率,所以在“煲”的過程中要將音箱的音量開到top,電腦中聲卡的音量限定在60%-75%。
原則上聲音要稍大但不要失真太多,所播放的曲子要高、中、低頻的音樂都要播放,假如各位手中有音響展送的展示片,可以選幾首高、中、低頻的曲子,以 CD 唱盤重新編輯順序,再按 repea讓它一直重復(fù)播放。其實正確的“煲”可以更全面、平均地活動音頻系統(tǒng)的全頻段 (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20Hz~20KHz )。也就是說,即使已經(jīng)使用了很長時間的喇叭,在經(jīng)過正式的煲機程序之后,仍能有較明顯的改善,這是因為我們常聆聽的音樂,其頻率并不能涵蓋由超高至超低的每一段頻率。
時間
對于一個全新未使用過的音箱,打磨的時間需要稍長一點。傳統(tǒng)的喇叭“煲”的時間均要求在數(shù)百小時左右,一些要求較高的發(fā)燒友更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在上面。個人認為,達到六十至一百小時足夠完成煲機的效果了,這并不是一個死板的東西,自己靈活掌控就夠了。另有一說是在打磨音箱的過程中,每播放12-15小時候停機休息一刻鐘,可以得到比較完美的音效。
擺位
這里的擺位并不是說要如何安置音箱,而是指要將音箱安放在平穩(wěn)、牢固的地面上以減少音箱在較大音量時所產(chǎn)生的震動。這是很簡單的一環(huán),但也是容易被忽視的一環(huán)。
選擇唱片
唱片的選擇對于音箱的表現(xiàn)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鑒于現(xiàn)在多媒體音箱使用多是玩游戲和聽流行音樂,大家在“煲”的過程中可以輕重結(jié)合,用輕快的流行音樂配以強烈的重金屬搖滾樂來“煲”音箱。煲機經(jīng)典曲目當然是蔡琴的,看過無間道的都知道,那種音樂享受的感覺。還有需要聽一些樂器曲目,四季秋3(古琴版)、梁祝(小提琴版)、十面埋伏(琵琶)等。自用安排,聽自己愛聽的曲目,注意把握一個循序漸進的效果,才能使音響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