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身份識別,實現更安全,便捷,高效
你也許預料不到,曾經聽起來飄渺虛空的云計算、物聯網,正在強勢地“侵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屆中國惠州物聯網·云計算技術應用博覽會在惠州市會展中心正式開幕。三天展期中,將有396家企業(yè)帶來“看家本事”,這些產品和服務代表著云計算物聯網行業(yè)發(fā)展的最新水平和應用成果。
靜脈身份識別
沒有指紋失竊風險
指紋識別身份,早已被熟知。不過,你也許第一次聽說,通過手指靜脈、手掌靜脈,也能達到身份識別的效果,而且可靠性更高。“每個人的靜脈都是唯一性的,且終身都不改變。”廣東智冠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慧莉介紹,靜脈是人體固有的生物特征,靜脈識別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征(靜脈)鑒別個人身份,本次云博會即可現場體驗。
紅外攝像機采集三維靜脈圖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於巧紅解釋,指紋識別已經有十多年發(fā)展歷史,相對成熟,理論安全系統(tǒng)高,但實際操作中仍有缺憾。“你拿茶杯,茶杯上都會留下你的指紋,通過指紋提取就能把你的指紋提取出來,復制一個指紋膜,然后去干別的什么壞事。”但手靜脈藏匿于身體內部,不存在仿制或失竊風險,人類手部等表面的皮膚條件不會對識別工作造成影響。
看似簡單的手靜脈識別儀內,最核心的奧妙是一個靜脈傳感器,以及芯片內對靜脈的算法。於巧紅介紹,“傳感器里裝了一個微型紅外攝像機,將人體靜脈拍下來后,會從三維降到二維,經過一系列處理后得出像樹枝一樣的特征圖。經過對靜脈的算法,這個特征圖會變成一串很長的字符串。這個字符串特征碼通過加密存在系統(tǒng)里,作為你的原始特征。這便是采集過程。”
驗證過程不到1秒
認證時只需把手的同一個部位放上去,傳感器會自動啟動,再次拍攝靜脈,并把圖像進行計算得出特征碼,和系統(tǒng)內存的特征碼比對,兩個特征碼相似性達到99.9%,就認為是同一個人。於巧紅說,“靜脈影像從捕獲到數字化處理,整個過程不到1秒,其可觸發(fā)的高準確識別率(注冊失敗率0%,認假率為0.0001%,拒真率0.01%),使其高度安全和使用便捷上遠勝于指紋識別技術出現失誤的概率。”
價格最便宜要6000元
於巧紅說,靜脈識別和虹膜識別的優(yōu)勢是在達到相同安全級別的情況下,成本更低,“大概是虹膜1/10到1/20。”當然它比指紋識別儀貴多了。“指紋識別現在到了產品周期最后一層,價格一般在200元到2000元。而智冠最便宜的指靜脈儀大概是在6000元到20000元。掌靜脈儀則要過萬,18000元到60000元都有,因為識別精度高。”
應用
門禁、社保、金融
董事長盧慧莉介紹,該公司的靜脈識別已成功應用于一些社區(qū)的安防和門禁,與河源、廣東的社保部分也在洽談合作,另外還和龍門一所學校簽署合作協(xié)議,“未來將廣泛應用于電子政務、金融、安防等領域。”
據介紹,手靜脈身份識別技術作為目前最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之一,已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廣泛應用于電子政務、金融、安防等領域,在國內則尚屬于較初級階段。
采集右手掌左手驗證會失敗
將手掌靜脈識別儀連接電腦后,記者將右手手掌放在識別儀上,電腦立馬顯示正在掃描,“嘀”一秒后,掃描成功,隨即這一數據以記者姓名進行第一次存儲。
退出系統(tǒng)后重啟一次,將右手手掌放到識別儀上,電腦馬上顯示認證成功,順利登錄進電腦平臺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