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視我也買不起了
小米電視終于有高端機了。
不知不覺,電視已經成為了手機以外,小米最重要的一個品類??恐詢r比拿下市場出貨量頭名的位置后,小米電視也像手機一樣,開始了往高端旗艦的探索。
這一次,它能成功嗎?
12999 的“真香機”?
此前的預熱,已經把小米電視大師版這款新品的特性給曝光得差不多了,主打高畫質與音質體驗。作為旗艦電視,最重要的特性就是 OLED,這也是旗艦產品的入場券。
OLED 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每顆像素點自發(fā)光,黑色更黑,對比度極高,暗部細節(jié)大幅領先液晶電視,響應速度快,色域表現(xiàn)也要比液晶更好,總之,除了貴和壽命相對較短以外,幾乎都是優(yōu)點,和液晶電視是一眼的差別。
和手機上已經普及 OLED 不同,大尺寸 OLED 的良率控制比小尺寸要復雜、困難得多,也因此采購價格指數級別地增長,OLED 電視依然是旗艦機專屬,價格居高不下。
而除了 OLED 面板以外,小米電視大師版還支持 98.5% DCI-P3 色域,Delta E 1.5,峰值亮度有 1000+,HDR10+,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雙認證,電視產品中最強的芯片之一聯(lián)發(fā)科 S900 四核處理器,四面窄邊框設計,120Hz 刷新率以及 MEMC 運動補償,9 個揚聲器,……堆料確實很足。
電視和手機的供應鏈有著很大不同,小尺寸的屏幕有諸多規(guī)格、諸多供應商可供選擇,但是大尺寸的 OLED 電視,主要采用的就是 LGD 的屏幕,更關鍵的反而在于各家的調教以及算法技術的積累,比如膚色的處理、MEMC 效果等等,這方面,索尼毫無疑問是執(zhí)牛耳者。小米電視第一次涉及高端 OLED,具體效果如何還要等待產品上市后的檢驗。
另外一個值得一談的是接口,小米此次配備了一個 HDMI 2.1 接口,能更好地適配下一個世代的游戲主機,產品宣傳中也特別提到了這款產品的游戲支持性,延遲在游戲模式可以做到 30ms 以下,同時 VRR 可變刷新率等也是下一個世代主機才有的特性。當然,距離新主機發(fā)布至少還有半年時間,這個接口是為未來買的保險。如果你壓根不玩游戲,那么這個接口對你來說可有可無。
聯(lián)動功能也是小米生態(tài)最重要的玩法,除了常規(guī)的自帶小愛同學、控制智能家電等等,這次小米還加入了手機觸碰遙控器就直接投屏的功能,操作更加方便,和華為的“一碰傳”基本上是類似的體驗。
至于大家關注的廣告上,品鑒會上沒有明確表示無廣告,這就意味著還是會有廣告的,從一些媒體的先行體驗和商品頁來看,斷電后再開機有可跳過的廣告,但是待機恢復(實際上智能電視我都推薦大家這樣使用)沒有廣告,這屬于一個不大不小的槽點吧,不會太影響體驗,但是確實掉價,畢竟都是五位數的產品了。
小米第一次在 OLED 上的嘗試,至少在配置上還是比較靠譜的,能給你的都給了,更新的接口標準、更強的處理器,也代表著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12999 元的價格確實配得上“真香”二字,畢竟這是 OLED 啊,作為比較,華為智慧屏 X65 的價格是 24999 元,索尼 A9G 是 21999 元。
小米電視大師版在這個價位的直接競爭對手是索尼去年的 OLED 產品 A8G,在第三方渠道日常價格和小米幾乎相同,小米這款電視有更新的接口和處理器,揚聲器數量更多,智能體驗也要好一些,而索尼品牌形象更高端,畫質調教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更深。話說回來,競品表現(xiàn)其實都是次要的,它所面臨的真正挑戰(zhàn)是,消費者愿意花一萬多塊去買一臺小米的電視嗎?
小米電視“高處不勝寒”
小米電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沒有真正能對標的對手的,國內市場已經連續(xù)五個季度出貨量第一。比小米有名、高端的,價格比小米高;比小米性價比還高的,品牌價值和渠道又比不上小米,就靠這個殺手锏,小米電視做到了中國第一,趕上活動的時候,65 寸賣 1999 元,系統(tǒng)好用還是“牌子貨”,對于那些對電視要求不高的消費者來說,確實沒啥可挑的了。
但是,狼來了。
首先,傳統(tǒng)電視廠商開始逐漸放下身段,也玩起了性價比打法,入門市場的競爭更激烈了。
更重要的是,小米手機的競爭對手們也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了,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華為與榮耀。從去年榮耀智慧屏在開發(fā)者大會上亮相之后,華為就開始在電視市場高歌猛進。在高端上,有華為智慧屏 X65,兩萬多的 OLED,直接叫板索尼、LG,而且表現(xiàn)居然還不錯;入門產品有榮耀智慧屏 X1,性價比不俗還沒廣告,618 在京東順手破了五年的首銷記錄。
華為系的品牌力、渠道都不輸小米,小米有理由感到壓力。紅米電視新品 X 在榮耀公布 618 降價后火速跟進,已經說明了小米電視在戰(zhàn)略上已經無法忽視華為榮耀這個對手。在廣告問題一時半會沒法解決的情況下,性價比這個領域,小米更不能輸。
和手機不同,電視的換季周期很長,也因此消費者對于電視(尤其是旗艦機)會更加挑剔,反過來說用戶粘性以及品牌效應會更突出。小米電視靠著低價產品,已經打下了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但光看份額不看利潤顯然是不夠的,并且低端市場也在逐漸飽和,TrendForce 此前預測小米電視今年一季度出貨量 210 萬臺,實際出貨是 260 萬臺,雖然超過了預期,但仍是頭部品牌中同比下滑最多的。
不管是為了狙擊華為,還是純粹擴展小米電視的市場,一款高端產品都是十分必要的。
高端電視在國內玩得轉嗎?
電視正在成為一個兩極化的產品,小米品鑒會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一方面,電視已經出讓家庭娛樂消遣的 C 位,不少消費者買電視的要求就是便宜、尺寸大、質量過關、保修靠譜;而另外一群消費者,比如主機玩家,或是 Netflix 等平臺的觀眾(也包括太有錢了就要買畫質好的土豪),對于電視的使用率又極高,且對性能、畫質非常挑剔。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兩極化的市場,兩個消費群體涇渭分明。
過去,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電視品牌,主要瞄準的都是第一個消費群體,而后者的需求,往往都是索尼、三星、LG 等海外品牌來承載。小米以及華為旗艦產品的推出,意味著它們也惦記上后面這個用戶群體了。
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傳統(tǒng)家電廠商,都已經意識到電視—;—;這個被嫌棄的老舊品類,有希望在 AIoT 的大潮下再次成為主角,畢竟大屏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在智能生態(tài)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2020 年開始,主流消費電子品牌都會有自己的電視方案。
如果說過去的幾年,是通過低端機進行市場的開拓與占位的話,那么今年開始就要進入真刀真槍拼產品的時候了,接下來,高端電視是必須要布局的產品線,OLED、QLED 等一堆技術概念也會逐漸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知。
市場調研機構 Omdia 預測,在 2019 年,中國 1500美金以上的高端電視全球市場占有率為,8.6%,2020 年將增長 60% 以上,達到 14.1%。1999 依然能買到不錯的電視,但是廠商們只在低端市場拼得頭破血流的日子,要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