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款無人機完成高空臨近空間飛行試驗,標志著我國無人機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首款大型太陽能彩虹無人機圓滿完成20000米高空臨近空間飛行試驗。此次試驗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成為繼美、英之后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無人機技術這幾年可謂是發(fā)展異常迅速,民用無人機已經深入到科研、醫(yī)療、教育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軍用無人機更是廣泛用于空中偵察、監(jiān)視、通信、反潛、電子干擾等領域,特別是在臨近空間,由于太陽能無人機具有超長航時,(依靠太陽光提供動力 ,原則上不限航時)飛行高度高、性價比高等傳統(tǒng)飛機、航天器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而備受青睞。但是真正能夠掌控這一技術的,目前只有中美英三國。也因此,能否掌控臨近空間飛行技術成為了衡量無人機技術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那么什么是臨近空間?征服這一領域又有怎樣的軍事意義呢?
臨近空間(NearSpace)是美軍對海拔20千米到100千米空間范圍的一個通用性稱謂,是一個學術概念,沒有國際公認的確切定義。美軍也有人稱之為“橫斷區(qū)”。中國學術界說的“亞太空”“超高空”“高高空”,也是指這一區(qū)域。臨近空間,其下面是的空域人們通常稱為“天空”,是傳統(tǒng)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平常說的“太空”,是航天器的運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