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仿生機器人原理解析及實物設計
一 研究目的
人類對于外太空探險的欲望從未間斷過,因此,如何在不危害人類生命的前提下,挑選先遣部隊之探險員,值得深思。近年來有相當多的探討兩足至多足機器人的在外太空的應用,過去兩足機器人多為轉型機械系統(tǒng),其運動局限于二維平面,無法克服許多山區(qū)崎嶇的地形。六足機器人具有跨障能力,可以克服崎嶇的地形,且機器人比人類更能承受苛刻的工作環(huán)境,因此可以運用在許多危險的工作,例如火山的研究或其他星球的探測等。
在國外已由很多學者深入探討過可移動式機器人的設計與改進。一般的移動式機器人的移動方式可分為輪形、足形。在足形移動式方面有分為兩足、四足、六足和多足機器人,另外還有蛇形移動機器人。
無論在靜止或行走,六足機器人的移動較具靈活性變化,但其步行控制需要有良好的控制與規(guī)劃,六足機器人較不受地形限制,可四處移動是探索未知環(huán)境的一項利器,更是良好的研究題材。
二 系統(tǒng)總體方案
六足仿生機器人分為機器人模塊和無線遙控模塊兩個大部分。他們的組成框圖如下圖所示。兩個模塊都是以PIC3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通過在2.8寸的TFT屏上模擬出按鍵控制機器人實現(xiàn)各種功能。
圖1、六足機器人模塊
圖2、無線遙控模塊
三 硬件設計
3.1 機器人的步態(tài)研究
a.前進步態(tài)(黑橢圓代表該腳著底,空心橢圓代表沒著地)
圖3、 初始狀態(tài) 圖4、第一組的三只腳抬起來
圖5、第一組三只腳前移 圖6、第二組三只腳抬起來
圖7、第一組的三只腳利用對地 圖8、第二組的三只腳著地
摩擦力將來身體前移,第二組的三只腳前移
圖9、第二組的三只腳利用對地摩擦力將身體前移,第一組的三只腳前移,然后從圖4
開始重復執(zhí)行,實現(xiàn)機器人的進退步態(tài)。
注意:為了讓機器人能夠直線運動,必須讓每只腳的前進距離必須相同。
b.拐彎步態(tài)
圖10、初始狀態(tài) 圖11、第一組的三只腳抬起來
圖12、第一組的三只腳拐彎并踩到 圖13、第一組的三只腳利用對地的摩擦
地面上,然后第二組的三只腳抬起來 力使機器人拐彎一定角度,第二組的三只腳拐一定角度
圖14、第一組的三只腳抬起來, 圖15、第二組的三只腳利用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