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安全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但目前歐美業(yè)者在應用中實作安全防護機制的案例仍比亞太區(qū)業(yè)者來得多。究其原因,除了歐美市場對安全議題更為重視外,實作安全機制所需投入的成本跟資源也是障礙之一。不過,近來亞洲業(yè)者對安全MCU的詢問度已有明顯升溫,對物聯網安全的需求可望萌芽。
意法半導體安全微控制器技術營銷項目經理閻欣怡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產品添加聯網功能,用戶個資外泄或系統(tǒng)被黑客遠程入侵的事件也時有所聞,引發(fā)各界對物聯網安全的重視。有鑒于此,以歐美為主的聯網硬件制造商,已在產品的信息安全及功能安全防護方面投入更多心力。
為了守護物聯網應用產品的信息安全及功能安全,產品制造商可以導入四大類防護機制,分別是加密內存、具備安全防護功能的韌體、在MCU程序代碼中加入加密函式庫或采用專門的安全MCU來扮演安全組件(Secure Element)。就安全防護能力來說,安全MCU的防護等級最強,對絕大多數軟/硬件黑客攻擊手法都有對應的防御能力。但對產品制造商而言,因為要導入額外的芯片與韌體,因此必須投入對應的成本跟開發(fā)資源,形成一定的導入障礙。
有鑒于此,意法近期推出一系列高整合度的STSAFE-A統(tǒng)包解決方案,包含MCU芯片、嵌入式軟件、開發(fā)工具與主控端函式庫(Host Library),可大幅降低為物聯網應用導入高強度安全防護機制所需投入的資源。此外,由于STSAFE-A是專門為了物聯網應用而優(yōu)化的解決方案,因此其成本相當具有競爭力,大量采購時,芯片單價均在1美元以下。
閻欣怡指出,物聯網應用需要更強固的安全防護能力,已經是整個業(yè)界的共識。繼歐美業(yè)者陸續(xù)在物聯網硬件中導入安全元素后,亞太區(qū)產品制造商的態(tài)度也比以往更為積極,相關解決方案的市場詢問度有升溫跡象。現階段意法將優(yōu)先針對工業(yè)計算機、自動化設備制造商進行推廣,因為這類產品對安全的需求相對迫切。事實上,在歐美市場,工業(yè)物聯網客戶也是最早導入安全MCU的客戶群,消費性物聯網的需求出現速度較慢。
至于臺灣,本地業(yè)者對安全元素其實并不陌生,因為在PC/服務器領域,英特爾(Intel)及微軟(Microsoft)力推的可信任平臺模塊(Trusted Platform Module, TPM)已相當普及,很多商用筆記本電腦及服務器均已搭載,意法也有對應的解決方案。不過,TPM是針對PC/服務器所設計的技術,對于以安謀(ARM)架構為主的物聯網應用來說,TPM不是最理想的方案,因此意法才另外針對物聯網應用推出STSAFE-A系列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