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計算技術得到蓬勃發(fā)展,增長快速。云計算已經成為當前信息技術產業(yè)發(fā)展和應用創(chuàng)新的熱點。在我國,云計算已度過了初期的市場培育、概念炒作階段,目前進入到了具體的產品服務階段。
云計算技術落地遭遇瓶頸 云計算未來何在?
當然每一次技術大的變革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云計算也同樣如此,雖然早在2005年概念就被人提出,經過這十年的發(fā)展,雖然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還是比預期差了一些,雖然很多數據中心都穿上了“云計算”的馬甲,但實際上和云計算都沒有太多的聯系,能夠對外提供云服務的也就那么幾家互聯網巨頭和運營商,比如:阿里云、電信云、世紀互聯、百度云等等,這些能夠提供公有云服務的基本都是IaaS,即基礎架構服務提供商,實質就是出售數據中心資源的,將計算、網絡、存儲資源租給中小企業(yè),這些中小企業(yè)將自己的業(yè)務放到公有云上,可大幅節(jié)省自己的IT支出,IaaS是三種云計算存在形式之一,也是最為初級的一個發(fā)展階段。
云計算市場競爭格局混戰(zhàn)
云計算將重新洗牌世界企業(yè)。這場變革給世界企業(yè)提出了挑戰(zhàn),今天我們如雷貫耳的IBM、微軟、Intel……十年之后,這些名字還存不存在?如今能夠提供公有云服務的有三大類企業(yè)。一類是傳統(tǒng)IT設備商巨頭,包括微軟、惠普、華為、浪潮等,這些硬件設備廠商有超強的技術實力積累,在出售硬件設備利潤逐年降低的情況下,過渡到云計算市場競爭中是必然,搖身一變都把自己包裝成為一個云計算產品方案提供商,因為這些大部分企業(yè)曾經都取得了輝煌成績,現在依然在硬件設備領域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它們推出的云服務可以和自己的硬件設備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切入到云計算市場,它們有先天優(yōu)勢,目前這類企業(yè)的云服務基本面向是企業(yè)用戶。一類是互聯網企業(yè)推出的云計算服務,包括阿里云、百度開放云、騰訊云、金山云等。這類企業(yè)擁有創(chuàng)新精神,喜歡不斷改變自己,勇于在新的技術領域探索,更樂意去接受新技術,不僅面向企業(yè),也面向個人提供云服務。這些互聯網企業(yè)建設的云數據中心,基本都是IaaS。阿里云重心是基礎設施服務,百度著重平臺服務,著眼開發(fā)者,提供PaaS,其它互聯網公司的云基本也是IaaS。一類是運營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如今三家都成立了自己的云計算公司,中國電信在2012年就成立了云計算公司,布局全網“4+2”云數據中心。中國聯通2013年也成立了云數據公司,完成沃云SDN網絡商用部署,部署十大云數據中心、31個省會城市的云計算資源池。中國移動更是不甘示弱,成立蘇州研發(fā)中心,計劃構建3000-4000人的研發(fā)團隊和運營團隊,宗旨是開展更為專業(yè)化的云計算研發(fā)及應用。這些運營商擁有覆蓋面積最完整的網絡線路,具備孵化云計算應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