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可穿戴設備,我們腦海里會想起蘋果手表、谷歌眼鏡以及Fitbit手環(huán),然而,這些可穿戴設備體型仍然很大,并且能測量的人體數(shù)據(jù)比較有限,仍然停留在非?;A的數(shù)據(jù)上,更深入的數(shù)據(jù),腦電圖、肌電圖、心電圖和汗液都無法測量,這就限制了可穿戴設備在健康醫(yī)療上的應用,因此不少人認為現(xiàn)在的可穿戴設備仍然是一個看起來很炫酷的「玩具」,中看不中用。
對此,科學家們想要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定義可穿戴設備,這種可穿戴是電子學與生物學的融合,質(zhì)量非常輕,無需戴在手上,而是像刺青或者貼畫一樣直接黏在皮膚上,能夠測量人體更豐富的數(shù)據(jù),而這種可穿戴設備,就是「表皮電子」,也叫「電子紋身」。
這個月,《科學》雜志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兩篇有關「表皮電子」的新突破,一項是11月23日發(fā)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能夠在人運動中測量人體汗液表皮電子,另外一項是11月16日發(fā)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能夠測量心電圖和肌電圖,還能充當「人機接口」角色的表皮電子。這兩項研究,都在同一個人指導下完成,那就是國際知名的柔性電子學專家約翰·羅杰斯(John Rogers)。
約翰·羅杰斯(John Rogers)
約翰羅杰斯教授于199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了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之后曾在Bell實驗室擔任凝聚態(tài)物理研究組組長。從2003年開始,羅杰斯教授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擔任化學工程系教授至今。并從今年9月份開始,擔任西北大學生物集成電子中心的教授兼主任。
1.能夠測汗液成分的可穿戴設備
上圖就是羅杰斯教授研發(fā)的能夠在運動中測量汗液成分的表皮電子。這個漂亮的可穿戴設備非常輕巧,而且很柔軟,采用醫(yī)用級丙烯酸膠膜,對皮膚無刺激性,這種材料能夠讓「貼片」穩(wěn)定、結(jié)實、無縫地黏在皮膚上,即使在頭發(fā)覆蓋的頭皮處或在出汗很大的地方也能牢固地黏上。它的功能非常強大,可以根據(jù)使用者運動時產(chǎn)生汗水里的代謝物和電解質(zhì),監(jiān)測到用戶的身體健康情況,并將數(shù)據(jù)實時同步到智能手機上。不過這種硬幣大小的皮膚貼片是一次性使用的,本身無需充電,有效使用時間僅為幾個小時。
儲存器的試劑與汗液作用后會顏色會改變
這個皮膚貼片由三個部分疊加:首先是與皮膚相容的膠粘層可以收集汗水。其次是四個單獨的圓形「儲存器」中,每個「儲存器」中包含了不同的試劑,代表著葡萄糖、氯化物、乳酸鹽和pH指數(shù),當汗液流入這里后便會和試劑發(fā)生化學反應,然后「儲存器」顏色會相應地改變。最后是一個環(huán)形天線,可以通過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傳遞數(shù)據(jù)到智能手機上。
利用智能手機分析分析汗液成分
使用者會在手機上安裝一個相應的APP,首先利用智能手機的照相機功能進行「白平衡」的校準,確定此時的光和陰影。校準后拍攝變色后的「皮膚貼片」,根據(jù)儲存器RBG變化來確定收集汗液中的葡萄糖、氯化物、乳酸鹽和pH指數(shù),研究人員稱可以可靠地測量0.5單位的pH單位,0.2單位的氯化鈉,0.3單位的乳酸,和0.1單位的葡萄糖的濃度,分別對應于在RGB圖像的R通道1%的變化。
在實驗中,羅杰斯教授找了21個健康的志愿者,在胳膊上和后背貼上了這種「皮膚貼片」。其中9個志愿者在健身房騎單車,另外12個志愿者參加在圖森市的戶外長途自行車競賽。為了對比結(jié)果,研究者將志愿者的汗液吸在紙墊上,將濕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最后的結(jié)果是,無論是室內(nèi)還是室外的運動,「皮膚貼片」都能夠工作,而且測量汗液的結(jié)果和傳統(tǒng)方法是一致的
「它似乎真的很實用」,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南說,她同樣從事新型生物醫(yī)學材料的研究,但是并沒有參與本次研究 。通過簡單地看一個顏色變化,「這樣的貼片讓人們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并且知道運動是如何改變的?!?/p>
一開始,羅杰斯教授的目的是想要通過這個「皮膚貼片」提醒人們在運動過中及時補充電解質(zhì),防止脫水。但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羅杰斯想象了更復雜的應用場景,如在軍事訓練期間對身體實時監(jiān)控,甚至可以篩選患有糖尿病或囊性纖維化的疾病的人。
2.利用機械波的可穿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