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雙11”,黑色星期五剛剛過去,很多吃土的小伙伴估計鼓起勇氣又剁了一次手。VR公司們前來湊熱鬧,HTC Vive降價100美元搞促銷,Oculus聯合PC廠家推VR-ready機器和頭顯捆綁1000美元套裝,最終促銷出多少套實在不好估計。銷售量對于幾家VR公司來說一直是禁忌,HTC說自家頭顯肯定賣過了14萬;Oculus壓根不敢說自己賣了多少;索尼PSVR保持王者姿態(tài)。
近日,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就發(fā)起了一項調查投票,題目非常簡單,就是讓購買了高端VR頭顯的用戶來評價,覺得自己買的東西是否值回票價。結果還是相當驚人的,投票從北美時間11月25日開始,截至到北京時間11月27日,共有1653名用戶參與投票,其中覺得“我超愛I Love It”的用戶有743人,占總人數的45%;覺得“還行吧It’s ok, I guess”的用戶有525位,占總人數的32%;而覺得VR頭顯不如預期(Ecpect More)的用戶有385位,占總人數的23%。
結果是不是挺令人驚訝,對于這三款高端VR頭顯產品,對其表示滿意的不足50%。由于TheVerge只有一個簡單的投票,并沒與和要求用戶提供投票理由,所以無從分析用戶的“痛點”究竟在哪里。不過,我們大可從一些已知的信息來推測,高端VR頭顯表現未能達到用戶期望的原因。
用戶:骨灰游戲玩家+潮人
年初Oculus Rift公布5000元以上的售價時,IN2曾經寫下博文為其叫好。三大頭顯除去索尼PSVR,O記和HTC Vive的價格都在600美元以上,加上至少700美元的高端PC——VR消費級設備的定價首先將一般消費者排除在外。意愿負擔這么高價格只為了體驗VR的基本上除了早期的VR粉絲之外,最大的受眾群體就是骨灰級游戲玩家。相對于一般消費者,這些玩家對于VR這個新科技的接受度更高,同時也相對寬容一些,更能理解VR目前的局限性。
O記和HTC要是膽敢將頭顯價格降到399美元,相信調查中“不滿意”的用戶指數絕對指數級上升。
內容:數量增多 仍缺殺手級游戲
內容匱乏一直是人們不看好VR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實相比于一年前,現在幾大VR平臺上都已經有了至少200款以上的VR游戲和相關應用。截至目前,游戲平臺Steam上的VR獨占游戲已經達到650款,另外還有近200款游戲支持VR模式,數量上已經有質的提升。不過這其中大部分依然是Demo性質的游戲,且魚龍混雜,真正優(yōu)秀的VR內容依舊稀少。當一個用戶花費萬元以上配齊了,裝備,卻發(fā)現VR平臺上的游戲一周時間就玩的差不多的時候,怎能不讓其對VR頭顯給出“差評”。
另外,在定價方面,目前大多數高質量的VR內容的定價往往在30美元以上,比傳統(tǒng)游戲大廠的3A級游戲都要貴不少,但是前者的游戲時間和質量和后者比依然有差距,這也是為什么不少VR用戶都會吐槽目前VR游戲定價太高。這也沒法責備VR游戲開發(fā)者,在目前受眾基數不夠的情況下,要維持團隊生存,只能以高定價賺取足夠的利潤。
聯機:不能跟基友一起玩的不是好游戲
之前,有VR愛好者博文中描述了VR用戶的尷尬:邀請好友體驗VR,好朋友體驗過后表示非常有意思,但隨后馬上說咱們趕緊打開Xbox來把Halo吧。讓網吧開遍國內的是網游,而真正能夠吸引住用戶的游戲,也一定是能夠聯機和好基友一起玩的??上壳按蟛糠諺R游戲和體驗還都是單機狀態(tài),即便是一些能夠聯機對打的游戲,由于VR用戶目前數量不夠,經常出現等半天也湊不到一個Team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