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說人工智能是科技界下一個浪潮,這個時代將由谷歌來主導。另外微軟說:人工智能是人類迄今為止的最重要的技術,將改變一切。在科技行業(yè),有比人工智能更熱門的領域嗎?那么人工智能又將是巨頭們的游戲嗎?
人工智能無需質疑,目前是科技界最熱門的領域,誰能贏的了人工智能,誰就贏得未來。不過在物聯網領域權威人士楊劍勇看來,人工智能依然處在早起發(fā)展階段,當物聯網覆蓋到更多應用場景之時,這個世界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包圍,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在未來,機器、智能設備等也將由人工智能變的更大強大。
人工智能的崛起有望真正改變人類的生活,那么這將又是巨頭們的游戲嗎?
科技巨頭對這一領域也倍加的青睞,科技巨頭們不僅有充足的資金,還有技術還是人才等優(yōu)勢,人工智能均視作為科技巨頭未來發(fā)展重心。
谷歌將主導人工智能時代?
谷歌戰(zhàn)略也正式向人工智能轉變,在這一領域,谷歌一直處于最前沿、領先地位,收購了大量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創(chuàng)新公司,以及成立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也打造了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谷歌CEO皮查伊聲稱,人工智能這個時代將由谷歌來主導。
熟悉“谷歌大腦”(Google Brain)的朋友應該知道,它是人工智能領域開發(fā)出的一款模擬人腦軟件,具備自我學習功能。之后谷歌連續(xù)收購了9家與人工智能有關的公司。
為機器人賦予人工智能是谷歌的重中之重,想象下,假如谷歌大腦植入至人形機器人后,世界將會發(fā)現什么變化?機器人大軍?《終結者》電影天網節(jié)奏?讓我想起多年前一個段子:若干年后,殘存的人類已不記得“天網”曾經叫做“谷歌”。一位小伙搭乘時間機器回到20世紀末,他沒能摧毀如日中天的谷歌公司,只能忍辱負重為人類保留一片火種。這位勇敢的年輕人,姓“楊”。
微軟:人工智能將改變一切
微軟歷史累計收入超6.5萬億,歷史累積利潤為2652億美元,略微領先蘋果,與成立稍短些谷歌相比,微軟總利潤是谷歌三倍之多(谷歌歷史累計利潤為963億美元)。在科技領域,微軟依然是科技霸主。
微軟聲稱人工智能是人類迄今為止的最重要的技術,將改變一切,微軟也推出了開源的 Microsoft Bot Framework(微軟機器人框架),以及先推出了 Cortana,隨后又在中國推出了小冰。
在今年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表示:人工智能會越來越強大,但人類會利用人工智能使得我們變得更強。微軟 CEO 納德拉也曾表示,未來不是人類與機器,未來會是人類和機器。
Facebook:人工智能是未來十年規(guī)劃核心
Facebook也開放人工智能源代碼爭霸人工智能陣地,與此同時,扎克伯格也表示,人工智能未來10年內將超越人類。
在今年早些時候,Facebook公司F8年度開發(fā)者大會上,馬克·扎克伯格做了Facebook未來十年規(guī)劃,其中人工智能是下一個十年路線規(guī)劃的核心。為了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將對Facebook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Torch進行開源,在人工智能研究上,Facebook采取了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目的是換取其他開發(fā)者的信息,從而改進Facebook的產品和服務。
對于計算機來說,理解語言是最難,Facebook在今年曾公布了用于訓練人工智能軟件的數據,其人工智能軟件能理解兒童故事。以及Facebook也在使用人工智能軟件教計算機如何看圖,當人工智能機器人看、聽、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我們與機器談人生哲理、談人生理想并就成為現實。
開發(fā)人工智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Facebook為了提高效率,甚至要開發(fā)出一個自動機器學習工程師,簡單理解為人工智能來開發(fā)人工智能。腦洞大開了吧?當然現階段這個系統(tǒng)還存在一些缺陷,但人工智能打造人工智能在我看來,將會成為一個方向。
國內與國際科技巨頭爭奪人工智能
不論是谷歌、微軟、Facebook、IBM等國際科技巨頭,或者知名學府,均把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發(fā)展方向,那么在國內科技領域,有哪些巨頭在這一前沿領域積極布局呢?同樣BAT三巨頭不會錯失人工智能這一前沿科技領域。
百度:打造百度大腦布局人工智能
百度2015年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和谷歌類似,搜素引擎競價是公司最大收入來源,并以此投入數百億至研發(fā)領域,其中百度研發(fā)支達101億人民幣,在全球排名12位。作為國內BAT三大互聯網巨頭格局當中,百度以技術著稱。
在談到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情況,物聯網權威人士楊劍勇表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百度成立了專注于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的研究院,作為中國互聯網界中第一個把人工智能提到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地位的互聯網企業(yè)。并聘請了吳恩達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百度未來科技核心部門,包括位于美國硅谷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位于中國北京的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百度大數據實驗室。
百度所構建的人工智能“百度大腦”系統(tǒng),模擬人腦思維,據百度介紹,現在大約已經相當于2~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李彥宏曾評價,未來積累10到20年后,根據摩爾定律的發(fā)展速度,人工智能的“大腦”可能會發(fā)生質變,趕上人腦。
百度與其他國際科技巨頭一樣,同樣也開源了人工智能關鍵軟件 Warp-CTC,公開了關鍵代碼,Warp-CTC是百度前期為了在最新的計算機芯片上更快速運行而專門研發(fā)的一種改良版深度學習算法。
騰訊:微信聯手香港科大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騰訊則透過微信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去年11月騰訊旗下微信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宣布成立聯合實驗室,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主任楊強教授領導,匯聚內地和香港兩地頂尖科研人才,發(fā)展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新應用。實驗室將以人工智能為主要研究方向,微信方面表示,其已將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作為未來重點方向,也展示了微信基于未來的視野和決心。
就社交而言,微信也可以與Facebook相提并論,但早在2013年,Facebook就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人工智能的廣闊前景已現,微信自然也不不會錯失,未來的社交不僅是人與人的交流,甚至可以讓人與服務間的交流,那么服務如何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意圖和需求?在社交網絡上,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最有可能讓每一個用戶都擁有自己的貼心秘書。
自上世紀50年圖靈的一篇論文《機器人會思考嗎?》開啟人工智能的大門,科學界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從未停止,近年來,由于機器學習的迅猛進步,人工智能被視作未來發(fā)展方向,也是科技領域的下一個趨勢。而在國內,我們也有很多優(yōu)秀人工智能團隊,不僅有三大互聯網巨頭參與,還有如華大基因、優(yōu)必選以及余凱博士所領導的地平線機器人,還有圖靈機器人和碳云智能科技。就在今年早些時候,吳甘沙也從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離職創(chuàng)辦馭勢科技,方向同樣以當真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激勵這些團隊前行的是人工智能能夠讓這個世界更為美好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