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2016底特律車展”悄然開幕,比起剛剛落幕的“2016美國消費電子展(CES)”,這里清靜了許多。
“一個世紀前,亨利·福特或許無法想象,汽車有朝一日會被定義為消費類電子產品。但現(xiàn)在,CES上的一切卻告訴我們,這已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在2016CES大會開幕前夕,《今日美國報》的評論,點出了當下汽車產業(yè)積極擁抱互聯(lián)網的大趨勢。
一組數據可以表明,車企對今年的CES展是多么重視。有超過460個汽車相關領域的廠商參展,包括傳統(tǒng)汽車廠商、互聯(lián)網企業(yè)、芯片企業(yè),以及產業(yè)鏈上的零部件企業(yè)。這些廠商帶來的產品和技術占據2016年CES 25%的席位。CES展變身車展。
車企積極參加CES展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前兩年谷歌、蘋果等IT巨頭在汽車領域動作頻繁,大有喧賓奪主之意,這對傳統(tǒng)車企的刺激很大;二是互聯(lián)網與汽車之間日益融合,新興消費群體對網絡電子類產品的癡迷,給汽車+科技帶來新的商機,車企也不愿意將此機會拱手讓給互聯(lián)網企業(yè)。
于是,CES展某種程度上成為車企與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之間“斗法”的主戰(zhàn)場。雙方圍繞自動駕駛、物聯(lián)網和電動車三個領域各顯神通,試圖掌控未來汽車的話語權。
自動駕駛成為主賽場
這是車企在CES展中最受矚目的一次。除了參展數量創(chuàng)下歷年之最,寶馬、奧迪、奔馳、福特和大眾等主流跨國車企都在今年的CES展上籌劃了重量級發(fā)布會,通過在概念車上展示未來技術向互聯(lián)網公司隔空“喊話”。
自動駕駛是本屆CES展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事實上,自谷歌宣布試驗無人駕駛并試圖將其商業(yè)化后,自動駕駛就成為傳統(tǒng)車企與科技大佬們競技的主賽場。幾乎在一夜之間,以寶馬、沃爾沃等為代表的豪華車企,就率先將自動泊車、自動預警等技術標配到量產車型上。因為與普通汽車品牌相比,豪華汽車品牌的溢價能力和技術儲備能力使其相信,其潛在客戶有實力率先享受到科技對汽車的改變。
但本次CES展的亮點在于,以大眾、福特、豐田為代表的普通家用汽車品牌,也宣布將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加大投入力度。
福特汽車稱,將把它當前的Fusion混合動力自動駕駛測試車隊規(guī)模擴大三倍,從而成為擁有數量最多的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汽車廠商。同時福特還將采用最新一代的傳感器技術,以進一步加速它的自動駕駛車輛開發(fā)計劃。
而豐田則從地圖入手,宣稱將把自己繪制的地圖精度縮小至5厘米級別,以全面超越谷歌地圖。自動駕駛汽車的使用基礎是有精確的地圖。谷歌地圖一度被公認為是最精確的,所以一些車企欲與之合作。但豐田顯然想“釜底抽薪”,將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豐田認為,與谷歌等科技公司相比,傳統(tǒng)車企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能快速將基礎研究應用到產品上,每年全球銷售的上千萬輛汽車就是其現(xiàn)成技術的應用轉化,而谷歌沒有這樣的硬件條件。
車企在硬件上的優(yōu)勢,使它實現(xiàn)自動駕駛技術的路徑與谷歌等科技類公司有明顯區(qū)別。前者更傾向于“半自動駕駛”,不把駕駛權完全交給傳感器和軟件,隨時可以切換到人工駕駛模式;后者則完全拋棄了方向盤、剎車和油門,靠各種傳感器和軟件運行汽車。
這就決定了車企在自動駕駛技術量產的道路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逐步量產最新智能技術,使它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聲音越來越大,從話語權上蓋過科技類公司。這次CES展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