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2020年8月28日——除了各色格子衫、黑框眼鏡、007加班狂這些刻板印象,大眾對工程師這一職業(yè)實在了解甚少。為了了解工程師神秘的靈魂,測試測量公司NI攜手中國電子工程專業(yè)媒體《電子工程專輯》對工程師進行了深度調研,剖析作為前沿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連接者,作為推動美好生活發(fā)展的關鍵人物的心聲。
從受訪的1,200多位工程師不難發(fā)現(xiàn),廣東是工程師們的大本營,這與跟產業(yè)帶發(fā)展相符。
同時工程師愛鉆研的本性驅使他們對學術無限的追求,除了基本的本科門檻外,27%的工程師擁有碩士學位。
他們在不同領域從事工程師的工作,汽車,消費電子,航空航天,智能生活等。
工程師“向往的生活”
當被問及,“作為工程師你覺得哪件事最酷”時,選擇“軟硬件通吃,硅農碼農合體”位列第一。這22.2%的工程師們充分發(fā)揮了0和1世界的單線程執(zhí)著專一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出了對專業(yè)領域無上的向往和追求;
14.6%的參與者表示想要擁有最全套的先進儀器裝備,排名第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就好比一個喊著減肥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優(yōu)先買齊全套家伙。
排在第三位的是選擇了不是在實驗室/工作臺,就是在去那兒的路上,當真是行業(yè)勞模,這13.6%的工程師求生欲滿分!
NI向來以靈活模塊化的解決方案著稱,“軟硬件通吃”,”“全套儀器”,或許坐擁NI的解決方案是每個工程師的夢想。
“元氣滿滿”的工程師
此次參與調研的工程師,有58.7%都是年輕一輩,他們的工作年限不滿5年。
關于在系統(tǒng)設計層面上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有高達17.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于市場和技術趨勢的把握還有待提升;另外13.7%的受訪者表示系統(tǒng)各模塊規(guī)劃以及指標分配也是難點之一。
由此可見,工程師群體的謙遜和深知學無止境的態(tài)度。盡管他們掌握著前沿資訊和技術,他們仍然渴求提高由點及面的未來洞察力同時不忘著手攻克眼下的實操難點。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并不能滿足他們對于自己的要求和期許,59%的工程師們會向資深大拿請教,或參閱案例故事,技術分享,不斷充實自己。
“乘風破浪”的工程師
在44.2%的工程師眼中,人工智能+智慧醫(yī)療及5G+各種To G和To B場景是未來一年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最看好的領域。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5G的普及對未來物物相連有決定性的促進作用。2020年,作為5G網絡建設普及的早期階段,5G基站大量密集建設中,受訪的大部分工程師認為5G將最先在智慧城市應用場景落地,造福人類社會,其次是智能家居和車聯(lián)網。遠程醫(yī)療、智慧工廠和VR/AR位列后三位。
這就是工程師
作為前沿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連接者,工程師們在實踐未來科技的過程中,需要兼顧時間及成本的雙壓縮,要以更低的成本進行測試測量,同時縮短測試測量時間以高效生產入市。當被問及“選擇儀器設備最看重哪些特性”時,參與調研的工程師紛紛表示最看重的依次為:較高的性價比、靈活可配置性、儀器的可擴展性、自動化程度等。工程師的務實精神可見一斑,在探索科學技術無限可能的同時,提前布局了成本考量。
NI關注工程師群體,致力于助力前瞻性的思想家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解決者應對人類科技進步的挑戰(zhàn)。NI CEO Eric Starkloff表示:“我們倡導所有工程師Engineer Ambitiously。這代表我們共同暢想并彼此助力,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我們相信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從曾經微不足道的創(chuàng)新之舉累積、突破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