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與移動互聯網將以視頻為主導的互聯網應用推向了前臺。在強調多屏合一的應用過程中,互聯網電視成為了關鍵一屏。作為廣電系三網融合的核心籌碼,如何將內容精準快速的推向終端,已是競爭的關鍵所在。
云計算,這一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技術,勢必在三網融合中占據重要地位。知名電信專家侯自強近日表示,服務器分散部署是廣電運營商實現內容傳輸最經濟的方式,而云計算將成為廣電運營商區(qū)域部署的最佳方式。
挑戰(zhàn):專網不經濟
根據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fā)展報告(2013)》(廣電藍皮書)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共7家單位獲批建設、管理和運營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10家機構獲批提供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互聯網電視終端用戶數接近3000萬。
知名電信專家侯自強教授提出:雖然說運行互聯網電視是不需要運營商的專門支持,但是同樣需要有廣電基礎設施支持,包括制作平臺,但我們把大量的服務器集中在一個地點,靠廣電的骨干網傳輸這是最不經濟的辦法。
與此同時,電信業(yè)卻不斷推進虛擬化進程,不再有各種各樣的交換機,而是用統(tǒng)一的硬件服務器、硬件平臺實現各種功能。這時候就會產生計算中心的虛擬化,數據中心的虛擬化,進一步就是云計算。再下一步就是網絡的虛擬化,也就是現在業(yè)界強退的網絡功能虛擬化。
而對比廣電業(yè)來說,到九十年代的時候才開始進入數字電視時代,那時候網絡就出現了。廣電主張要建設一個專網進行內容傳輸,但是以電信業(yè)的前車之鑒來看,如今的廣播電視同樣要走向互聯網,要不斷自我革命。電信業(yè)已經提出了去電信的口號,廣電業(yè)如何應對,虛擬化是一個大方向,是在云計算的基礎上來解決互聯網電視基礎設施。
引入云平臺 構建內容傳輸新模式
以全世界最大的視頻制播平臺Netflix為例,它就是典型的利用云平臺提供制播平臺的虛擬化。Netflix擁有3600萬用戶,可以說美國33%的用戶是屬于Netflix的,但是如此巨大的用戶量卻沒有自己的硬件平臺,它就是租用亞馬遜的云平臺服務,全部的硬件都是亞馬遜來提供,然后在亞馬遜的基礎設施上建立了一個覆蓋全球的平臺。
侯自強教授認為:與把大量的服務器集中在一個地點相比,如果我們把服務器分散在各地,這是最經濟最好的辦法。而今天云計算的出現,為我們發(fā)展互聯網電視的基礎設施,實現區(qū)域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對于廣電來說,云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管理中心,所有數據統(tǒng)一存儲在前端云服務器中,所有的用戶授權信息、節(jié)目信息都將存儲在高度設防的服務器群里面。廣電運營商只需安排專業(yè)的服務器維護人員進行更新和保護,即可在前端實現所有數字電視業(yè)務的管理。
因此,云計算技術的出現,是廣電系可以考慮的新的發(fā)展方式,以此來建設互聯網電視的基礎設施。但廣電云平臺的建設卻不能完全照搬互聯網的模式,而要因地制宜的融入廣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