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儲場景之上構建數據價值體系:OneStorage,復雜而美好的存儲創(chuàng)新
對不同資源的利用,決定了整個文明的高度。
一百萬年前,利用身邊唾手可得的各種石頭,人類終于開啟了制霸星球的旅程;之后,石器砍伐的木頭通過悶燒變?yōu)槟咎浚藗儽惬@得了冶煉青銅的能力;有了堅固的工具,人們開始高效的采掘各類地下資源,并通過焦炭、鼓風機與鐵礦石的組合開啟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再之后,只用了100多年,人們就已經能夠高效的提煉各種元素,打造各式新裝備、新材料。直到現在,物理世界的各類資源已經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于是,我們便開始著手利用數據打造一個能夠與物理空間聯動的數字空間。
無論石頭、金屬、煤炭、石油,資源的利用程度決定了文明的高度;而當整個社會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之時,對數據的利用效率也便決定了這種轉型的成敗和效果。
要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們需要建設制造、倉儲、運輸和分發(fā)的龐大體系;而在虛擬的數字空間當中構建相同的體系,對于數據的使用效率同樣至關重要。這便是存儲設備之于當今數字基礎設施的意義。
全聯接大會2020
華為數據價值利用體系的全新定義
一年一度的全聯接大會是外界觀察華為的重要窗口,也是華為對外展示實力與洞察的舞臺??v使在波譎云詭的2020,華為對數字未來的展望依舊令人振奮。在存儲領域,華為所展示的一系列重要信息則預示著,華為正在脫離單一的微觀設備視角,試圖在更宏觀的數據資源利用效率層面為用戶帶來整體性的系統價值。
9月24日,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在本次HC2020的存儲主題演講中開篇明義:數據正在改變企業(yè)與政府的運營效率,而在更宏觀的視角,數據不僅代表經營和利潤,更是將文明推向更高峰的核心動力。
在所有現代化工業(yè)之中,任何設備和系統都是為體系而設計的,其最大價值也只有在完整的體系中才能體現。但反觀人們目前正在使用的存儲設備,雖然已經能夠在接口、協議等層面融入云架構,但設備本身仍然存在資源利用率低、管理效率低、多云融合困難等頑疾。這些桎梏不僅讓大量的存儲空間閑置,更讓設備的運維費時費力、管理難上加難。究其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在存儲所包含的核心、高性能、分布式、備份和歸檔等環(huán)節(jié)之中,過去的設備都只是嘗試從自身定位出發(fā),在自己任務范圍內提供更好的效果。
這種各自為戰(zhàn)的思路不僅讓市場中充斥著大批“各有所長”的小型存儲公司,也讓存儲的管理控制標準逐漸分化,給規(guī)劃、統籌與管理增添新的障礙。而那些在自身定位之外提供整合功能和管理能力的產品方案則大多取得了相當的成功。
換句話說,僅糾結于單體的性能和體驗優(yōu)化終歸只能解決片面的痛點,而想要獲得存儲效能的總體升級,通盤考慮的存儲體系變革才是唯一出路。
所以,華為的存儲戰(zhàn)略選擇也就變得相當明確——OneStorage。
作為華為所定義的下一代數據存儲解決方案,雖然囊括了華為存儲龐大的產品線,但OneStorage的架構卻相當清晰。在存儲架構中的生產、分析、容災、備份和歸檔環(huán)節(jié)構建統一的熱、溫、冷數據層,并圍繞數據存儲的規(guī)劃、建設、運維和優(yōu)化設計統一的工具;進而為整個上層架構提供多云連接。
除了要在設備層面繼續(xù)實現更高的性能、容量等指標,這一計劃還包含兩大核心:讓數據能夠在熱、溫、冷等不同數據層中自由流動并解決規(guī)、建、維、優(yōu)等問題的新一代智能數據管理引擎DME,以及能夠對整個數據基礎架構施加統一管理、對上提供統一服務的OceanStorOS。
整體來看,基礎設施已經從過去的關注技術、關注架構轉變?yōu)槟壳暗年P注業(yè)務、關注場景。道理很簡單,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或架構能滿足所有需求,在每一項應用當中提供最優(yōu)效能。因此,摒棄了大而全,新一代IT方案開始追求在特定場景內實現效能的最大化。當然,這也是目前存儲領域內,架構割裂、管理困難、總體效率低下的核心原因。
那么,在場景化的大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設備分頭管理所帶來的效率掣肘?
DME的思路是是全場景自動化。通過將所有存儲環(huán)節(jié)中的場景一一識別并給出最優(yōu)解,華為DME所追求的是在規(guī)劃、建設、運維和優(yōu)化的存儲全生命周期當中實現更高的設備及空間利用率,簡化存儲的部署流程,實現自動化運維和配置優(yōu)化。
這顯然是一個工作量龐大的“笨”辦法,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一丁一卯的多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用戶才能在數據分層、存儲設備分類和專注場景等大背景不改變的情況下實現更好的存儲體驗。
對于DME所實現的效果,周博士給出的解釋很形象:將規(guī)劃階段的調研分析周期從2個月縮短為1周,把部署階段的5人2晚全手工縮短至1人5分鐘,把運維當中的逐段排障2小時縮減至僅需2分鐘的關聯定位,把需要人山會海3小時才能決定的優(yōu)化方案變成5分鐘內就能完成的智能調優(yōu)……當這些進步在存儲基礎設施內同時發(fā)生,企業(yè)的存儲OPEX將降低70%。
構建在傳統操作系統之上的云OS是奠定整個云時代的基礎。而深入到更底層的存儲,統一的分布式OS也有助于打破設備的鴻溝,構建一個平臺級的存儲資源池,統一向外提供容量、性能和各類功能。而這也正是華為全分布式內存互聯內核操作系統OceanStorOS所要做到的。
作為一個平臺,OceanStorOS向下要統合不同的算力、不同的網絡連接形態(tài)以及多種介質;而對上,OceanStorOS則要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并發(fā)且具備豐富企業(yè)特性、易于擴展、能夠處理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等多種存儲服務。同時,這套操作系統更需要將華為旗下所有存儲設備囊括其中。
為了覆蓋廣泛的設備并提供豐富功能,OceanStorOS必須是分布式的,能夠運行在所有存儲設備之中。而為了滿足性能上的高要求,華為則賦予了OceanStorOS Memory Fabric多節(jié)點內存互聯的總體架構,通過直接的跨節(jié)點內存數據交換來實現盡可能高的效能和極低的延遲。
顯然,要用這樣一套先進架構寫出一個平臺級的OS,華為存儲所面對的工作量并不會比任何一個云OS項目小。然而,對于OceanStorOS,周博士給出的介紹則十分的簡單:10微秒級別的高速響應,上千節(jié)點的大規(guī)模擴展,亞秒級的故障切換……
但對于一套分布式OS來說,做到如此,本身便是成功。
“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用戶”,這是周博士對于OneStorage方案的簡單總結。但無論是新一代智能數據管理引擎DEM還是全分布式內存互聯內核操作系統OceanStorOS,華為面臨的挑戰(zhàn)和工作都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盡。
將兩種創(chuàng)新結構融合在一起,形成OneStorage這一橫跨整個數據基礎設施的統一方案,華為對存儲和數據價值鏈的看重已不言而喻。而簡單的一句話,道出的則是華為改變政企用戶存儲體驗現狀的決心。
誠然,在OneStorage方案的進化道路上,華為仍將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困難要解決。但OneStorage所代表的從分散向統一,從繁瑣向高效的進化路徑已經確立;這也意味著終于有人能夠突破設備的壁壘,為數據價值應用進行實際的系統性規(guī)劃。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資源,決定了文明的高度。為了支撐現代化的生活與社會,人們建立了190多種工業(yè)體系。
而現在,數字世界中的數據價值體系也正在成型;由此,一個嶄新的數字未來也便更加值得期待。
【IT葡萄皮】(公眾號:itopics)由資深媒體人張垞運營。從業(yè)十二年的深度觀察,只為一篇不吐不快的科技評論。
聯系方式
電話:18612920630
電子郵件:69240891@163.com
微信:z87136954
QQ:87136954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