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終于過完了,全國各地的新工程陸續(xù)開工建設,北京亦莊消息稱,中芯國際聯(lián)合投資的中芯京城一期項目正在建設中。
據(jù)中芯京城一期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閆超介紹,目前該項目正在打基礎樁,總共是4887根,已經完成了3200根。這意味著,該項目接近完工了,預計2月底全部完成。
該報道指出,中芯京城一期項目建設規(guī)模約為24萬平方米,包含F(xiàn)AB3P1生產廠房及配套建筑、構筑物等。這個項目總投資約為497億元,將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計劃于2024年完工,建成后將達成每月約10萬片12英寸晶圓產能。這樣一來,12nm的產能是蹭蹭往上漲。
據(jù)此前消息,中芯京城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7日,也就是在年前剛剛成立的,法定代表人為姜鐳,注冊資本為500000萬美元,也就是50億美元。中芯京城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中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此外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公司中分別持股24.51%、24.49%,是第二、第三大股東。那么他們的主要營業(yè)范圍是什么呢?根據(jù)他們申請的營業(yè)范圍,中芯京城公司主要涉及制造12英寸集成電路圓片、集成電路封裝系列;技術檢測;與集成電路有關的技術開發(fā)、技術服務、設計服務;銷售自產產品等。
此前,上海市公布了2021年重大建設項目清單,中芯國際的12英寸芯片SN1項目入選,目前處于在建狀態(tài)相信很快就能建設成功。中芯國際的12英寸芯片SN1項目由中芯國際旗下的中芯南方負責,總投資額90.59億美元,這個投資額是相當打了其中生產設備購置和安裝費就有73.30億美元,規(guī)劃月產能3.5萬片晶圓。這是中國內地第一條FinFET工藝生產線,也是中芯國際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研發(fā)和量產的主要承載平臺,未來覆蓋工藝節(jié)點可直達7nm。中芯國際聯(lián)席CEO梁孟松此前曾披露,中芯國際的28nm、14nm、12nm、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guī)模量產,7nm技術開發(fā)已經完成,今年4月可以進入風險量產,我們也期待中芯國際能解決芯片問題,5nm、3nm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等EUV極紫外光刻機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fā)階段。
根據(jù),企查查APP顯示,中芯國際(00981)(上海)有限公司發(fā)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從“219000萬美元”增加到“244000萬美元”。中芯國際近期的發(fā)展也是相當猛的作為大陸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成熟的半導體代工企業(yè),中芯國際的存在,一直都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不過最近中芯國際的一份財報引起了大家的轟動,中芯國際還能承載國人的希望嗎?2020年對于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作為華為的兄弟企業(yè),中芯國際的日子也并未一路順風順水。在2020年開端,14納米的正式量產開了個好頭,可惜年末被制裁,但這并未阻擋中芯的腳步。通過中芯國際發(fā)布的財報,公司發(fā)展的艱辛歷程一覽無遺,在去年的第四個財季,公司的營收為66.71億,凈利潤增長至12.52億。
同時,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芯片設計廠商選擇支持中芯國際,這也就是會使得中芯國際的需求高很多,營業(yè)方面不會有問題。這也讓中芯國際的凈利潤一直處于增長的狀態(tài),尤其是隨著等效于7納米工藝的Finfet+1”工藝制程出現(xiàn)之后,增長更為迅速?!∷跃C合來看,中芯國際不僅是一個芯片制造企業(yè),它還同時背負著國產芯片的崛起之路,尤其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將會迎來芯片行業(yè)的新紀元,希望中芯國際能夠掌握好這一次機會,將自己代工廠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未來在摩爾定律下,芯片制程的發(fā)展會越來越難,我們一定會迎來最佳的趕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