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電的邏輯是這樣的,先講半導體器件,bjt,mos,jfet等,他們就相當于能實現(xiàn)水流放大的管道,你得先知道這個管道放大信號的原理。
其次呢,講放大的一般模型,H參數(shù),Y參數(shù),Z參數(shù)等等。這些就是告訴你在輸入輸出端口關注不同的量,會有不同的小信號模型,這些個模型對以后的交流分析至關重要。不同的器件可以套用不同的模型,而且同一個電路也可以套用不同的參數(shù)模型,其結論是一樣的。
接著呢,講單管放大,首先必須明白所謂放大不過就是能量轉換而已,任何器件實現(xiàn)所謂的放大不過是把電源的能量轉化成你的輸出,所以管子本身不具備放大能力,只有加了外在電源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有放大作用。為什么是“有可能”呢?,因為管子還必須偏執(zhí)在合適的工作點上,才會兼具效率 ,不失真,噪聲等等的折中。
bjt,mos的單管放大講完就是多級放大,為啥要多級呢?很簡單,一個單級放大電路其實實現(xiàn)的放大是很有限的,如果我們想要實現(xiàn)很大的放大,一級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單級的放大一般都不能工作在放大能力最高的狀態(tài),這樣電路的其他性能會變得很糟糕。所以,必須多級接力,這就像火箭多級加速一樣。這里就有一個很中要的概念-“耦合”,couple。
完了之后呢,很多書會給出差分對的放大,這個是為了你們更好的理解實際電路的放大,尤其是通信電路中的傳輸與放大。記住,差分是一種思想。差分對的引入是電路工程化的第一步,其次這里就為以后的集成運放電路(我還是不太習慣這個詞,一般都直接叫運放)埋下伏筆。
和差分在一起的是各種電流鏡像電路,或者各種恒流源電路。這個是為啥呢?實際上這些在我們的電路設計中是用作大的負載電阻用的(增益和電阻成正比),具體原理不詳談,知道這些會極大的方便電路,同時提高電路性能。這種負載就是大名鼎鼎的active load,有源負載。差分對,有源負載就完全可以理解運放的內部構造了,但是,為了理解運放的動態(tài)特性,或者說是任何放大電路的動態(tài)特性,這里還缺一個東西。
缺啥呢?缺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啥子叫做頻率響應呢?就是電路對不同頻率的輸入信號具有不同的增益和延時。增益就叫幅頻響應,延時就叫相頻響應。一個輸入信號通過放大電路要想不失真的被放大,就必須滿足一定的增益和延時要求,所以必須研究FR特性。
以上完了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OP電路了,這里宏觀上我們把運放的內部電路看做一個H參數(shù)的放大模型,這樣稍微改變一下,你就完全可以不理解運放的內部構造來用它了。我們運放的設計要滿足很多條件,但是在這里你完全不必理會,會用虛短,虛斷解決問題就OK了。
還缺什么呢?缺反饋!這個be of great importance。為啥呢?真正的放大電路收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溫度等等,造成各種指標的變動,因此就嚴重影響電路的性能,所以,自動化領域內的反饋,準確的說就是負反饋就引入了電路中。有了反饋,才有了穩(wěn)定工作的模擬電路。
接下來就是什么穩(wěn)壓啊,源發(fā)生電路啊,電源電路啊。這些個都是可以單獨寫一本書的,模電中都是以了解為主了。
模電學習的前提是你已經(jīng)學過電路分析和信號與系統(tǒng)。這樣會很大的方便你的模電學習,模電很重要,信號只有在板子上是數(shù)字的出了板子全是模擬的,不懂模擬,數(shù)字也不會走太遠的。但是先在模擬對數(shù)字的制約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