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訊,是現(xiàn)代的重要通信技術之一。經(jīng)由無線通訊,我們便拜托了有線通訊的困難。為了增進大家對無線通訊的認識,本文將對無線通訊、無線通訊防直接雷的接地工作予以介紹。如果你對無線通訊具有興趣,不妨繼續(xù)往下閱讀哦。
一、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英語: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指多個節(jié)點間不經(jīng)由導體或纜線傳播進行的遠距離傳輸通訊,利用收音機、無線電等都可以進行無線通訊。
無線通訊包括各種固定式、移動式和便攜式應用,例如雙向無線電、手機、個人數(shù)碼助理及無線網(wǎng)絡。其他無線電無線通訊的例子還有GPS、車庫門遙控器、無線鼠標等。
大部分無線通訊技術會用到無線電,包括距離只到數(shù)米的Wi-fi,也包括和航海家1號通訊、距離超過數(shù)百萬公里的深空網(wǎng)絡。但有些無線通訊的技術不使用無線電,而是使用其他的電磁波無線技術,例如光、磁場、電場等。
二、無線通訊防直接雷的接地工作
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對無線通訊的基本概念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部分,我們再來看看無線通訊時如何進行防直接雷工作的。
對于防直接雷襲擊,我們一般主要采用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wǎng)等傳統(tǒng)避雷裝置,只要設計規(guī)范,安裝合理,這些避雷設施便能對直接雷進行有效的防御,這種方法經(jīng)濟、簡單,但要注意,避雷針應當裝在高于天線尖端數(shù)米,避雷針與天線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針的存在而損壞天線的輻射圖形影響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針成為天線塔體的主桿,通信天線裝在避雷針外線大約1.5個波長以外。由于避雷針帶接觸雷擊的強度較大、范圍較廣,首先要確保其具有良好的電流瀉放通道,主要接地標準應做到:
1、避雷地線的直流通路的電阻要求足夠低,一般為10—500,小于50最佳,由于雷電浪涌電流較大,頻譜較寬且持續(xù)時間短,因此要求必須有盡量小的電感量。
2、地線不能用扁平編織線或絞合線,因為這種線電感較大,不利于泄放雷擊電流,且容易被腐蝕。要盡可能使用3mm以上的實心導線,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屬材料。
3、為了增大地表層的泄放面積,可采用埋設有一定間隔的多根接地體,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間隔埋上10根左右的銅管,并把它們焊接起來。
接地體宜采用熱鍍鋅鋼材,其規(guī)格要求如下:
鋼管φ50mm壁厚不應小于3.5mm。角鋼不應小于50mm×500mm×5mm。扁鋼不應小于40mm×4mm。
但由于無線通訊臺站的環(huán)境條件不一,其地網(wǎng)往往難以組成沿房屋四周封閉式的環(huán)形地網(wǎng),所以對地網(wǎng)組成方式給予了靈活考慮,但機房工作地、保護地、鐵塔防雷地三者應共同地網(wǎng),且要求鐵塔與建筑物連通(含地下、樓頂),有困難時也要確保樓頂避雷帶與鐵塔地網(wǎng)連通。對于地處市郊、多雷區(qū)(年雷暴日大于20天以上)或建筑物較高而得不到周圍建筑物防雷設施保護的臺站,其地網(wǎng)應在地下、地面上作多點(兩點以上)焊接連通,特別注意的是,在地網(wǎng)焊接連通時要與設備斷開操作,以確保系統(tǒng)安全。
除了做好室外防雷設施的有效接地外,從防雷工程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來考慮,還要注意通信機房內相關設施的聯(lián)合接地,即機房內走線架、吊掛鐵架、機架或機殼、金屬通風管道、金屬門窗等均應作保護接地,保護接地線一般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35mm2的多股銅導線。按照《通訊局(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要求,對機房的接地引入線長度不宜超過30m,其材料為鍍鋅扁鋼,截面積不宜小于4mm×40mm或不小于95~2的多殷銅線。接地引入線應作防腐、絕緣處理,并不得在暖氣、地溝內布放,埋設時應避開污水管道和水溝,裸露在地面以上部分,應有防止機械損傷的措施。
以上便是此次小編帶來的“無線通訊”相關內容,通過本文,希望大家對無線通訊、無線通訊防直接雷的接地工作具備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歡本文,不妨持續(xù)關注我們網(wǎng)站哦,小編將于后期帶來更多精彩內容。最后,十分感謝大家的閱讀,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