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已使其融入了社會的各個方面,面對人工智能我們該怎么做?24日,重慶科技館“神機妙算”為題的科技·人文大講壇活動舉行,Keep首席科學家秦曾昌、“最強大腦”王峰來到現(xiàn)場,圍繞機器學習的定義和前沿研究,幫助大家正確理解人工智能技術(shù)的應用和發(fā)展。
人工智能學習不用從娃娃抓起
人工智能有多火?這次講座的受歡迎可以管窺豹。據(jù)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講座報名一放出來,當天就被報滿。在當天活動現(xiàn)場,能容納3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其中大多數(shù)是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聽講座。
“孩子對機器人很感興趣,能近距離接觸人工智能專家太難得了。”家住南岸區(qū)的王先生說,孩子正在上小學3年級,最近也在考慮是否要去學編程。女兒上初一的舒女士則表示,他們是沖著兩位大咖來的,一方面想了解該如何學習人工智能知識,另一方面也想知道“最強大腦”總隊長記憶的秘訣。
看到這么多孩子前來,最小的僅五六歲,首先出場的秦曾昌當場將演講內(nèi)容進行了調(diào)整,側(cè)重于人工智能發(fā)展歷史的介紹。對于青少年該如何學習人工智能,他直言人工智能的學習不用從娃娃抓起。
秦曾昌說,人工智能教育,要看是學使用還是學背后的東西,如果要搞懂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該如何進行產(chǎn)生,那么至少要會微積分,而這是小學生不會學的。從大學的學科設置來說,即使是人工智能專業(yè)也是在本科三、四年級才涉及人工智能課程,以前是研究生才會進行人工智能的學習和研究。掌握人工智能需要知識的積累,而這不是中小學的知識能解決的,因此對于人工智能學習,家長不用操之過急。
對于最近火熱的少兒編程學習,秦曾昌說,現(xiàn)在大部分的教育培訓機構(gòu)教的其實是計算機科學里最基礎的編程思想,無論是樂高積木還是少兒編程,可以讓孩子對此有一個概念上的了解,培育孩子的編程思維能力,對于以后的學習會有幫助。不過從基礎上來說,如果想學習人工智能,還是要先學好數(shù)學。
記憶力訓練任何年齡都可以
作為“最強大腦”中國隊總隊長,王峰擊敗德國選手的視頻回放引來了現(xiàn)場熱烈的掌聲,大家都覺得王峰超強的記憶力是天賦,他卻現(xiàn)場表示,這是自己在上大學后才學會的能力,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個領域的高手,除了正確的記憶方法,更在于他自己不斷的刻苦練習。
在現(xiàn)場,王峰示范了如何通過動作聯(lián)想來記住10個不同的食物名字,這讓在場觀眾大呼神奇的同時,也好奇記憶力訓練從什么年齡可以開始,是否受年齡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是否不再需要人類擁有這么強的記憶力。
王峰表示,記憶力訓練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因此建議小學4年級以后在進行訓練,對于3-8歲的小朋友來說,死記硬背其實也算一種記憶能力。不過是不是年紀越大記憶力越差,他認為并不是,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以進行記憶力訓練,如在世界記憶大師比賽中,還有老年組。當然,目前在世界記憶大賽中,表現(xiàn)最好的記憶大師還主要集中在18-30歲年齡段。
“其實人們對于人腦的研究還有很多未解之謎,還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王峰說,現(xiàn)在的人工智能很多方面相對人來說,并沒有那么智能,人工智能發(fā)展其實更需要人類對自身的研究與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