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要把阿里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經(jīng)濟體 啟動“NASA”計劃 建立導彈機制
上周四,阿里巴巴在杭州召開了首屆技術大會,馬云在大會上宣布,阿里巴巴正在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fā)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jīng)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但該技術大會只對內部開放,嚴格不對外。當晚我在阿里一位內部人員的朋友圈看到馬云穿著藍色套頭羊衫事兒時而嚴肅、時而瞇眼狂笑面對下面黑壓壓的技術人員慷慨激昂的時候,我問了四五個阿里員工,對方都表示,這個內部講話不對外公開,純粹是內部學習。
但,4天后的今天,他們覺得還是有PR的需求,所以把他們認為馬云說得自帶宣傳效果的部分整理成新聞通稿發(fā)給了媒體同行,相信手快的同學已經(jīng)原封不動地發(fā)了出了。
馬云在會上動員阿里巴巴集團2萬多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投身新技術戰(zhàn)略”。馬云的愿景是未來20年將阿里巴巴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經(jīng)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chuàng)造1億就業(yè)機會,幫助1000萬家企業(yè)盈利。
馬云在會上說:“一個服務20億人的經(jīng)濟體,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我們將建立阿里巴巴的’NASA’,以擔當未來的責任。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系統(tǒng)、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我們將組建嶄新的團隊,建立新的機制和方法,全力以赴。以前我們的技術跟著業(yè)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阿里巴巴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fā)體系,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的目標是為了解決10年、20年后的困難。”
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NASA”計劃,必須圍繞新經(jīng)濟體的三大使命展開技術思考:
讓世界更加普惠(Inclusive)、讓機會更加均等;
讓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更加可持續(xù)(Sustainable);
讓未來生活更加健康快樂(Happy&Healthy)。
談到從去年開始大火的人工智能,馬云表示,“機器應該是幫助人類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我們要讓機器成為人最好的助手,而不是剝奪人類的樂趣,甚至成為人類最大的對手。”
另外,馬云拿著阿里巴巴跟沃爾沃進行對比,他說,“沃爾瑪突破3萬億銷售額的時候,有230萬人,我們實現(xiàn)37000億交易額時參與的員工總數(shù)加起來不到1萬人。我們用1萬人做了人家過去60年230萬人做的事情,這就是新技術的力量。”
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充滿鼓動性的講話,大家看看就好,盡管阿里巴巴表面是1萬名員工實現(xiàn)3.7萬交易額,但背后是無數(shù)中小賣家、無數(shù)快遞員共同支撐的結果。這種不對稱性對比,沒有意義。
不過,自去年10月份馬云提出“五新”后已經(jīng)成功安利了新零售,并讓“新零售”成為無論是傳統(tǒng)行業(yè)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還是兩會上互相打招呼的臺詞,現(xiàn)在馬云開始內部討論起新技術,而另外三個新——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估計正翹首以盼等著被馬云推廣到全世界呢。
“我希望,對一些技術趨勢的判斷,阿里巴巴要有自己的哲學思考。”馬云說。
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