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速公路收費站的“ETC化”將會越來越普及,實現(xiàn)100%的安裝率也是完全會實現(xiàn)的,這是國家民生的大計。當前ETC的功能價值從收費站的人員精簡,到通行效率的提升,以及大數據的轉化運用都會有無比巨大的“想象空間”。
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的11月27日,全國9116個收費站ETC系統(tǒng)已連通9023個,占比99%。全國ETC用戶累計已達到1億7452.4萬,完成發(fā)行總任務的91.44%。也就是說,還有8.56%的機動車并未安裝ETC,其中的緣故自然多種多樣!但是另一個已安裝的數據是近1.8億,數字背后的“大數據”價值才是國家大力推進ETC普及的核心戰(zhàn)略。因此,ETC也正在“偷窺”你的出行一舉一動,當然這是屬于光明正大的“偷窺”,畢竟ETC大數據的價值對交通出行的意義顯然更重大。
一、ETC為何會是國家的政府重點工作?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xiàn)不停車快捷收費。5月,交通部印發(fā)《關于大力推動高速公路ETC發(fā)展應用工作的通知》。
駕駛人不用現(xiàn)金,不用開窗,不用服務人員,簡單高效,快速通行,單從功能上都足以證明推行的必要性。
意大利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xiàn)全國高速公路完成“ETC化”的國家,而且它在1989年就已經實現(xiàn)。我們的國家是從1996年開始試行的,當初北京首都高速公司發(fā)展有限公司與美國Amtech公司在首都高速公路上正式運用,開始ETC的“路程”。后來,到了2014年,交通運輸部發(fā)布《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lián)網工作的通知》,加快ECT部署的步伐,并明確提出目標:2015年底ETC用戶要達到2000萬。
隨后就是今年5月的通知,讓ETC開始真正“大爆發(fā)”,交通運輸部的《關于大力推動高速公路ETC發(fā)展應用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更加強硬的目標:到2019年底,各省(區(qū)、市)汽車ETC安裝率達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車輛ETC使用率達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實現(xiàn)不停車快捷收費。在這種高強度的政策推動下,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和所有的銀行機構都相應推出各種各樣的安裝ETC優(yōu)惠政策,比如設備免費、加油打折、過路費打折和送電影票等,同時匹配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的確達到一定的安裝效果。根據公安部發(fā)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ECT用戶滲透率率是約31%,2019年的滲透率已經變成91.44%,說明今年完成新增的ETC用戶至少是破億級別的。
二、老司機們除了隱私,還有哪些拒絕理由呢?
其實,針對目前還有8.56%的未安裝率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上面我們已經提到目前ECT獲得大量的普及,各種促銷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除了開頭所提到的部分老司機“怕定位”問題外,通過網上查看的各種司機留言反饋的內容也是一種障礙!
有的說,各個銀行辦理ETC往往都是先免費后付費,最終玩的就是“套路”,有的說ETC注冊確實很容易但是后面注銷就變得很麻煩,包括遇上異地業(yè)務處理的難題,或者就是有疑義的地方直接兩個地方“踢皮球”等等。
也有人說ETC每天放在車前擋前很容易就會被盜刷。但是對于這個問題,2016年12月交通運輸部已經下發(fā)了《關于應對ETC銀行聯(lián)名卡存在被盜刷風險的緊急通知》。通知內容已經說明:在與銀行合作發(fā)行ETC卡的工作中,要推進使用與銀行卡賬戶關聯(lián)卻分離的聯(lián)名卡,暫?;蛉∠l(fā)行“二合一”的ETC聯(lián)名卡。這個就是要最大化降低被盜刷的風險。
還有曾經都上了“人民網”的“四舍五入”收費形式,更是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總之,不辦理ETC的老司機理由肯定是有的。但是,在目前完成率越來越高的趨勢下,我們更要好好來解讀下這款“ETC產品”的大數據價值。
三、看看ETC大數據的價值在哪里?
如果我們把ETC比喻成一款“APP”產品,按照交通部交管局發(fā)布的數據:截止2019年6月底,國內汽車保有量已達2.5億輛。那么,如今完成率達到91.44%,這就意味這款ETC產品已經有累計達到2億以上的用戶規(guī)模,這已經可以實現(xiàn)用“數據驅動運營”的效果了。
1、ETC車道提升通行率的“環(huán)保值”
2016年,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應用中心發(fā)布2016年高速公路ETC大數據分析報告:擁堵時ETC通行率是普通車道9倍。
根據專業(yè)的測試報告:如果所有車輛全部都使用ETC設備通行繳費,每輛汽車通過ETC車道比通過普通的人工車道,油耗節(jié)省的數量為為0.0314升/車次,CH化合物排放量降低0.7克/車次,CO化合物排放量降低4.7克/車次,NO化合物排放量降低0.3克/車次。這只是單輛的數據,如果按照2億數值計算,省油環(huán)保的貢獻就已經不可估量了。
另外,按照目前普通人工收費站的通行時間算,大概是在15秒左右,而ETC車道繳費的通行時間頂多就是3秒,也就是說單輛車的通行時間節(jié)省12秒,2億的數值相當可怕。
2、化解高速交通擁堵的“痛點”
開頭我們引用的故事,其實就是一種ETC實現(xiàn)GPS定位功能的顯現(xiàn)。我們要知道,ETC不僅有車輛和車主的基本信息,同時還具有GPS和通訊等相關功能價值,通過它可以掌握車主的行駛軌跡以及車速等相關大數據。
目前,在日本,已經能夠實現(xiàn)ETC收集到駕駛者的踩剎車的地點以及車輛的流通數據,然后通過這些數據進行智能分析,歸納總結出交通事故的高發(fā)路段,以及經常擁堵的路段,或者是某個路段的擁堵規(guī)律等。
目前國內每次長假高速免費通行,都會提前發(fā)布擁堵路段的預警,如果可以全部實現(xiàn)車輛的“ETC化”,通過數據的實時監(jiān)控與分析,勢必也將會達到擁堵預警的實時效果。
3、ETC可以成為第三大移動支付,金融服務延伸價值同樣可觀
ETC擁有最強大的功能就是支付,當前各個銀行機構拼盡各種營銷手段,搶占ETC設備的綁定先機,其實都是看中ETC的這個最大功能——流水收入。
目前除了所有銀行都在爭搶ETC綁定,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支付的新生力量同樣也不會錯過這個戰(zhàn)場,畢竟擁有3億用戶的移動支付通道顯然是塊大蛋糕。不過,整個通道支付被太多的通道進行分割,如果能夠匯聚在一起,一家獨大,就是屬于第三大移動支付了。除了銀行固定的流水收入外,另外金融服務的數據價值同樣不可小覷。銀行或者移動支付公司可以通過流水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潛在的市場機會,包括信用支付、小額貸款等服務型產品。
4、ETC作為車聯(lián)網的“新故事”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手機是第一載體,客廳電視第二載體,汽車就是第三載體,這三個載體基本構成一個人生活的全部軌跡。其中,汽車載體的故事仍然處于待開發(fā)的時期。
其實,目標直指汽車移動互聯(lián)網的大市場,市場上已經出現(xiàn)很多類似的車聯(lián)網智能配件,畢竟很多都是屬于獨立的配件,車主的使用率不高。同時,互聯(lián)網造車勢力也正處于低谷期,讓車聯(lián)網智能配件的爆發(fā)始終處于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tài)。
如果能夠結合ETC設備,增強ETC的智能功能研發(fā)與擴展,特別是5G技術的不斷普及運用,一個小小的ETC設備,市場想象空間同樣巨大,更何況它是屬于未來汽車標配硬件的組成部分。
如果ETC擁有智能聯(lián)網的力量,那么它將成為車聯(lián)網領域用戶數據最大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