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我國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移動、聯(lián)通、廣電這四家企業(yè)發(fā)放5G商用牌照。因此,中國正式走進了5G的商用元年。
未來數據傳輸速率的提高有助于形成交互式生態(tài)系統(tǒng),從而實現更智能、更高效、更互連的世界。據IHS預計, 2025年將有超過750億臺物聯(lián)網(IoT)設備接入網絡,其中大多數會采用無線技術;5G網絡將有力支持該網絡需求。然而,實現5G大規(guī)模商用絕非易事。就5G連接技術而言,AAS(有源天線系統(tǒng))、MIMO(大規(guī)模多輸入多輸出)、C-RAN(云無線接入網絡)、邊緣計算等新架構的演進必將需要更先進的連接器技術。
蜂窩基站的演進將增加設計的復雜性。對于5G部署而言,了解其關鍵技術非常重要,如從單獨的射頻拉遠單元(RRU)和天線系統(tǒng)轉變?yōu)榇笠?guī)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AAU,需要集成天線元件和其他有源電子元件,可提升容量和覆蓋范圍,并降低射頻線纜要求以及纜線損耗。新的有源天線系統(tǒng)將使用MIMO天線,通過多個無線信道服務多位用戶,即多用戶大規(guī)模MIMO,簡稱MU-MIMO。大規(guī)模MIMO被視為未來超快5G網絡的核心基礎組件。MIMO本質是一種無線復用技術,可在同一無線信道同時發(fā)射和接收多個數據信號,每個數據信號通常都需要單獨的天線來發(fā)射和接收。大規(guī)模MIMO能夠使無線網絡的容量增加50倍左右,而更多的天線還可以實現更佳的數據傳輸功能、具備高可靠性及更強的抗干擾能力。我們希望新的天線系統(tǒng)能通過內部連接,如連接器和線纜,提高單位天線元件數據收發(fā)量。
5G核心網依靠極其高效的云端基礎設施。Cloud RAN(或稱集中式RAN)是近年來的趨勢,而亞太地區(qū)的運營商正在引領這一潮流。例如,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運營商正大力部署先進的新型C-RAN架構。C-RAN(云無線接入網)架構主要將基帶單元(BBU)的資源集中化,并采用虛擬化等云技術。OEM廠商可以選擇BBU功能的切分位置, 不同的切分位置直接影響到I/O的帶寬。借助C-RAN,許多蜂窩基站的基帶處理可以實現集中化。C-RAN通過協(xié)調不同蜂窩基站來提升性能,同時整合資源以節(jié)省成本。
然而,隨著在C-RAN中樞實現BBU的集中化,前傳(Fronthaul)的概念被引入網絡。前傳指的是BBU池與蜂窩基站或小基站中的射頻拉遠單元之間的鏈路。光纖能夠提供更高的帶寬,因而成為前傳的最佳選擇。但由于切分位置的不同,微波鏈路依然會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這些變化將使大量電子元件將集中在大規(guī)模MIMO有源天線系統(tǒng)的盒內,產生大量熱量,因此所有組件需要承受更大的熱應力。另一方面,C-RAN將需要更高帶寬的連接和更高帶寬的收發(fā)器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