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鹿西島上的居民今兒個特別高興。因為今天起,令他們頭痛的海島用電難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建設人員在為太陽能光板做投運前的檢查工作孫鳴/攝
1月21日,國家863課題鹿西島微電網示范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工程將充分利用海島豐富的光和風,進行清潔資源發(fā)電,大大提高用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這也是浙江省首個兆瓦級別的清潔能源微電網工程。
鹿西島位于洞頭東北海域,距縣城16.4公里,以往僅靠一條10千伏的海底電纜供電,不僅運輸成本昂貴,且常遭受過往船只錨害,導致全島失電。后來島上雖興建起35千伏鹿西輸變電工程,但仍無法滿足近些年來快速發(fā)展的洞頭海洋經濟和夏季的用電缺口。海島電網建設迫在眉睫。
2011年,鹿西島并網型微網示范工程(同時還有平陽南麂島離網型微網示范工程)有幸入選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課題,開啟了溫州電網對含分布式電源、儲能和符合構成的新型電網運營模式的積極探索。
記者在微網工程的控制大樓樓頂看到,150片太陽能板有序排開,被太陽照得發(fā)亮,離樓不遠處,兩臺風機正隨風而動。當陽光當空照耀,風從空中吹來,系統(tǒng)便會開始運作。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一年可發(fā)30萬度電。這不但可以滿足本島2400多戶居民、8000多人口的用電需求,甚至還可以反哺大電網;而當分布式電源不足時,大電網將扮演供電角色,形成雙向調節(jié),為島上供電提供保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介紹,整個電網工程除了監(jiān)控和控制系統(tǒng),它的大部分電力設備,包括光伏設備、風力發(fā)電機等,均由溫州企業(yè)制造,其中包括正泰、華儀等本土知名品牌。
行走在鹿西村,記者還在不少村民的房屋附近發(fā)現(xiàn)了這些新奇設備的存在。一種名為“單戶分布式電源”的模式,正在這海島上悄悄鋪開。
在鹿西島中心幼兒園屋頂,一排太陽能電池板正“大顯身手”,在對面半山腰上還有6個小型風力發(fā)電機,形成了一個單戶分布式電源。幼兒園教師林艷妹稱,以前幼兒園經常會停電,現(xiàn)在有了這套裝置,老師和孩子們就再也不用擔心停電的問題,每個教室甚至還有“能力”新配備了一個電教設備。
“現(xiàn)在有了微網,就像有了‘三重保險’,這對我們居民的生活應該是大大的改善。”鹿西供電服務站站長黃中岳感興奮地說。
據了解,全國有人居住的島嶼,浙江約占80%,其中大多數島嶼仍處于利用柴油發(fā)電機供電的現(xiàn)狀。鹿西島微電網的建成投運,不僅有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fā)展,更為浙江在同類型海島電網的推廣和優(yōu)化能源結構上打下堅實基礎,成為當前形勢下對國家新能源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