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的研究報告顯示,LCD電視、高清和互聯(lián)網市場預計保持15%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2014年上述市場的半導體營收將達150億美元。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市場預計保持1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2014年相關半導體市場的營收將達400億美元。2G、3G和智能手機市場預計保持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2014年相關半導體市場的營收將達300多億美元。LED、安防、便攜醫(yī)療、智能電表、工控等新型應用也正蓄勢待發(fā)。
到2012年,3大終端的換機需求將會放緩。屆時,半導體產能可能也會迎來一個拐點,但不會是很大的下滑。
表1 2009~201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的增長情況(源自Gather的數(shù)據(jù))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半導體營收增長率(%) | -11.4 | 13 | 9.3 | 6.0 | 1.4 |
中國3G和智能手機開始量產,國產和山寨商機在2011年后
中國國內的手機市場方面,各芯片廠商的出貨量正在穩(wěn)定增長。例如,聯(lián)發(fā)科2010年上半年的芯片出貨量,預計其全年有望達到4.5億~5.5億塊。展訊、MStar正緊追聯(lián)發(fā)科。
展訊3月份的出貨量是500萬,4月600萬,5月700萬,未來每月將穩(wěn)定在700~800萬;6600L芯片占據(jù)出貨量的50~60%,TD-SCDMA芯片占10%;由于產能和客戶技術支持的現(xiàn)場應用工程師資源有限,3月份以后新客戶的拓展工作將放緩;大力擴張將在2011年。
MStar的代理商北高智、美視通和芯智組建IDH配合原廠推廣,打包提供MCP等物料;MStar希望下半年出貨量出現(xiàn)轉機,可能達到300萬/月。
表2 目前中國國內3G和智能手機部分廠商的出貨量及研發(fā)進展情況
公司名 | 月出貨量(塊) | 采用的主要平臺 | 3G和智能手機的研發(fā)情況 |
龍旗 | 400萬 | MTK、大唐、高通 | WCDMA上網卡出口,MTK6268 WCDMA手機ODM聯(lián)想,9月量產 |
聞泰 | 200萬 | 展訊、NXP、高通、MSTAR | Android手機一再推遲,沒有量產,TD無線固話年初開始做 |
華勤 | 150萬 | MTK、高通 | MTK6268 WCDMA手機6月量產,高通WCDMA平臺用于出口 |
西姆通 | 60萬 | MTK、大唐、高通 | 主要精力在夏普 |
貝尚 | 40萬 | MTK、高通、Freescale | MT6268 WCDMA手機6月量產,Android MID(中電信)6月上市 |
展唐 | 40萬(其中30萬是固話) | 大唐、T3G | 聯(lián)想TD手機、TD Android手機研發(fā)中,無線固話出貨 |
表3 中國國內部分芯片廠商TD-SCDMA項目進展情況
廠商 | 平臺 | TD-SCDMA項目簡介 |
聯(lián)想 | AD6905 | 中移動定制,10萬部/月 |
SC8800S | 無線固話,5萬部/月 | |
T3G77209 | 低端手機,6月量產 | |
展唐 | AD6905 | 聯(lián)想項目3月量產,大項目5月量產 |
中國國產手機芯片廠商面臨著如下機會:
1.主要手機芯片中,除了多芯片封裝內存和晶振外,基帶、射頻、功放、應用處理器/協(xié)處理器、模擬電視/數(shù)字電視、藍牙/WiFi/FM、LDO、DC/DC轉換器、編解碼器等芯片都有中國本土公司涉足,而且份額在進一步擴大,典型廠商是以瑞迪科為代表的上海芯片設計公司;
2.方案設計完全本土化,且本土ODM/IDH廠商承接到更多海外訂單,這些都為國產芯片提供了打入全球供應鏈的機會,例如,希姆通是夏普手機的ODM;
3.中高端功能手機、智能手機、3G手機,人機接口技術的發(fā)展,以及65nm、45nm工藝下數(shù)模部分的重新劃分,為電源管理芯片、編解碼器芯片等模數(shù)混合芯片提供了新的機會;
另外,質量、成熟度、技術支持與上市時間、成本一樣重要,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國產芯片未來的機會。
平板電視:未來十年的機會
平板電視在2009年爆發(fā),預計今年內銷量達3000萬至4000萬臺,出口5000萬到6000萬臺,其中山寨市場約為2000萬臺。目前主控方案主要是MStar、聯(lián)發(fā)科、泰鼎,代理商及方案商有泰霖、北高智、聯(lián)思、東杰、芯智、奇普士、揚寧、紫環(huán)等。
2010年,LCD電視內銷需求仍將持續(xù)旺盛,無論是對CRT電視的替代,還是市場總量的增長,都比較樂觀。據(jù)深圳半導體協(xié)會預測:2010年LCD電視的內銷量將達3700萬臺,同比增長37%,PDP電視400萬臺,平板電視的全部內銷量將達到4100萬臺。
歷史上,CRT電視內銷的頂峰為一年4000多萬臺。但是,液晶電視將使其更新速度進一步加快,突破前期銷售高峰,徹底改變彩電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這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1.中國國內彩電存量大。目前中國彩電存量約為4.5億臺,其中CRT電視約4億臺,這些CRT電視在未來10年內必將全部更新成液晶電視。簡單測算,每年至少帶來4000萬臺的液晶電視銷量,以8年更新時間計算,每年將是5000萬臺。
2.更新滯后將被糾正。截止到2008年的彩電更新總量相當于1996年末的存量,即目前彩電平均更新時間約12年,而一般CRT彩電的使用壽命在10年左右,存在明顯的更新滯后。目前液晶電視的迅速普及,彩電以舊換新為糾正這種更新滯后提供了絕佳的契機,最近幾年更新規(guī)模超預期的可能性比較大。
3.液晶電視更新快。具有較強的消費電子特征,使用壽命為7年,與目前12年左右的更新時間相比較,中國彩電市場每年更新規(guī)??商嵘?0~100%,行業(yè)增長有后勁。 [!--empirenews.page--]
4.新增市場需求旺盛。例如,原來在辦公樓和商業(yè)場所內基本沒有CRT電視,但目前已開始采用液晶電視作為展示、廣告和指引等用途,部分專賣店甚至將液晶電視作為裝修標配,以播放廣告和宣傳片等,這個新市場有望帶來較大的需求空間。
5.城鎮(zhèn)化帶來的彩電保有量增長與家庭數(shù)量增加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由此,LCD電視的發(fā)展將為未來的面板廠和模組廠帶來配套芯片機會。同時,未來的推動力不僅是LCD,而且還有以下方面:
1.數(shù)字電視接收:中國DVB-C市場規(guī)模將達每年2000萬,同時ABS-S和DVB-T仍是持續(xù)的熱點,ISDB-T、CMMB迅速增長,但中國的CTTB仍需要時間。
2.三網融合和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開建,同樣是未來3年內的強大推動力。
3.互聯(lián)網海量內容:1080P全高清播放機頂盒,如Realtek和Amlogic的出貨量達20萬/月,以及720P高清機頂盒,Amlogic和ESS的出貨量達到了100萬/月。
4.高清數(shù)字電視市場規(guī)模在3年內有望從10%增長到50%。
移動互聯(lián)網:中國廠商的機會
對于上網本,2009年上半年,除聯(lián)想和神州等品牌外,深圳山寨市場出貨量在每月20萬~30萬臺,目前是每月5萬~10萬臺。創(chuàng)智成、杰微等主要板卡方案廠商的出貨量大多在每月1萬~2萬塊,且主要客戶是二三線品牌和出口市場,這個市場的幸存者多是有一定背景和實力的大廠商。
目前,電紙書的主要方案供應商是君正、瑞芯、三星、飛思卡爾和Marvell。中國國內目前有幾十家方案提供商,上百家集成商,以公模為主,但出貨量仍然不能明確。大部分是每月幾千臺,很少到上萬的,仍處于運營商定購及出口市場,零售市場還沒有打開。目前市場仍處于試單期,真正明確持續(xù)的訂單很難說。
電紙書產品的出口市場方面,以三星方案為主,但瑞芯微方案后來居上,累計出貨5萬~6萬臺。
新興行業(yè)市場的商機
安放監(jiān)控市場:深圳有數(shù)百家制造商,攝像機出貨量每月約300萬臺,并且仍在迅速增長,轉向IP和高清方面。
山寨DV市場:出貨量即將突破每月100萬臺,由臺灣廠商主導供應鏈,安霸、卓然和泰興方案應用較多。
LED市場:繼手機的背光技術之后,LED大屏背光市場開始爆發(fā),目前量大的多為LED景觀照明,LED日光燈出口市場已經啟動,中國國內LED路燈市場啟動稍晚。另外,隨著臺灣晶圓廠的產能擴張,預計2013年,LED芯片的價格有望降低。
便攜醫(yī)療市場:國人對健康越來越關注,我國也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對便攜醫(yī)療產品的需求將出現(xiàn)較大增長。隨著邁瑞的上市,深圳上百家相關制造商也將競逐這一市場。
智能電表市場:隨著中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智能電表市場將獲得較大的發(fā)展空間,供應商包括深圳的科陸電子和長城開發(fā)科技等。
3C融合帶來的全新變革
融合后的產業(yè)鏈變長,重點由硬件、軟件轉向了內容和運營;融合產品更復雜、價格更高,主要體現(xiàn)在功能和應用的復雜多樣化;上游的軟硬件統(tǒng)一化垂直整合,類似于X86,采用高端CUP,大型開放式操作系統(tǒng),并且和下游應用開發(fā)的水平分工相結合。
ARM和Android組合開發(fā)平臺將為本土設計廠商帶來很多機遇。同時它們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產品差異化不夠,涉及到Linux這樣的軟件系統(tǒng)和方案時,很難做好;產品穩(wěn)定性欠缺,難以保證上市時間;另外還面臨著歐、美、臺灣廠商的夾擊。
歐美廠商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在PC產業(yè)的大型CPU 和操作系統(tǒng),以及開發(fā)軟件和應用方面;以先進工藝弱化成本劣勢,且硬件成本的比重越來越低。臺灣廠商的芯片IP和晶圓廠資源豐富,有成本上的優(yōu)勢;本地化的SoC整合和產品營銷;投資和人才資源充裕。
深圳市半導體行業(yè)協(xié)會的潘九堂表示,針對3C帶來的產業(yè)變革,中國芯片廠商應該在下述方面積極應對:
1.淡化成本優(yōu)勢。在高端產品中,主控部分的成本差異幾乎可以忽略,而上市時間和功能差異化才是關鍵。
2.向軟件和服務廠商轉型。硬件將越來越沒有差異,規(guī)格化的硬件只是軟件的載體,中國廠商應該建立軟件和應用團隊,收購RF和數(shù)?;旌涎邪l(fā)團隊,開發(fā)類似iPad的產品,為行業(yè)應用做準備,因為未來的行業(yè)應用可能是iPad的裁剪版或者其功能的一部分。
3.產業(yè)鏈整合。晶圓廠、軟件平臺廠商、整機廠商、運營商和網絡服務商應該聯(lián)合起來,打造自己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另外,盡早脫離山寨,要認識到優(yōu)質客戶和利潤比出貨量更重要。隨著市場的普及,消費電子山寨化黃金期將會結束,山寨產業(yè)已經沒有商機,而沒有利潤的產業(yè)則難以持久。便攜醫(yī)療、汽車電子等潛在被山寨化的產品門檻越來越高。另外,3G手機和電紙書有可能出現(xiàn)硬件免費、內容為王的趨勢,山寨模式難以奏效。
4.布局非3C市場、新興市場和細分市場,因為3C市場未來競爭的慘烈程度會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