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長江商報消息,從2003年比亞迪進入汽車制造與銷售領域至今,已經過了10個年頭,從最初的F3到如今的S6,比亞迪如今所擁有的產品開發(fā)能力在自主品牌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擁有一整套技術開發(fā)體系的比亞迪,在保持燃油車產品開發(fā)的同時,在新能源車領域更是具有極佳的口碑。
在剛剛閉幕的2013上海國際車展上,比亞迪給我們帶來了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型車——比亞迪思銳,因其過于突出的高科技配置,又過于親民的價格,思銳一經推出便飽受爭議。紅外夜視系統(tǒng)、360°全景倒車影像、AFS隨動轉向氙燈等這些看起來應該在80萬元以上的豪車才具有的配置,只需要15萬就可以在思銳身上使用到。
思銳的高配置與其售價所產生的沖突,開始讓人懷疑比亞迪是否在產品其他方面縮減成本,導致售價如此之低。其實縱觀比亞迪近幾年來的品牌策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比亞迪已經將自身打造成一個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品牌。這樣看來,也不難理解為何搭載眾多高科技設備的思銳售價卻如此之低。
除開燃油汽車科技配置的開發(fā),比亞迪更多地將研發(fā)力度投入在新能源車上。與國際大牌在現(xiàn)有內燃機上挖掘其綠色潛能的開發(fā)宗旨不同,以電池、IT代工起家的比亞迪,更多地傾向于電動車領域,研究成果也是頗為豐富。
從純電動車E6到插電混合動力車“秦”,比亞迪把新能源車的研究方向放在了與電池技術緊密相關的混合動力技術上。比亞迪董事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做IT起家的比亞迪,擁有上萬科研人員,比亞迪有理由去利用這些資源,不斷研發(fā)新技術,將最新的科技應用到汽車領域。
上海車展上,王傳福宣布了比亞迪最新技術成果——綠混技術,憑借這項新技術與PM2.5綠凈技術,比亞迪在通向“綠色未來”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雖然目前綠色動力技術在國內市場上很難普及,但是比亞迪依靠自身技術平臺,燃油汽車與新能源車同步前進的做法,未來的表現(xiàn)十分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