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薩現在的最大股東是一個由日本官方與私人企業(yè)組成的聯盟 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 (INCJ);根據一份日前公布的協議,INCJ將支付1,380億日圓(約1.675億美元)收購69%的瑞薩股權。而其中有8家瑞薩的客戶,包括豐田、日產、Canon與松下(Panasonic),將共同出資約120億日圓(1,460萬美元),取得6%的瑞薩股權。
這意味著瑞薩原本的大股東──也就是NEC、日立(Hitachi)與三菱(Mitsubishi)──手中持股,將由90%減少至23%;這三家公司將各 自面臨虧損的芯片業(yè)務結合起來成立了瑞薩,但現在已經沒興趣再持有多數股權。他們同意裁撤部分瑞薩員工,并提供貸款讓公司重組,不過顯然不會再做更多。
center>
INCJ的拯救瑞薩計劃
Source:Nikkei.com
而根據日本《日經新聞(Nikkei)》引述一位匿名INCJ官員的說法,他們打算找一位“熟悉半導體產業(yè)的海外人士來擔任瑞薩的首席執(zhí)行官”;此外,這位INCJ心目中的人選,希望是“擁有曾經執(zhí)掌國際性半導體公司、并改造該企業(yè)之輝煌紀錄”。
這看來是個艱困的任務:一方面,日本藉由政府的資金以及來自本土客戶、投資者的金援,把瑞薩留在國內,因此也排除了潛在的海外買主;而另一方面,他們又想找個非日本籍的首席執(zhí)行官來創(chuàng)造奇跡。
有些憤世嫉俗者也許會說,日本是想找個外國來的“代罪羔羊”,因為瑞薩還是可能會倒;要不然就是日本政府官員實在太天真,相信會有個像是拯救了日產的外籍首席執(zhí)行官Carlos Ghosn那樣的人,奇跡般地從國際芯片產業(yè)界冒出來、拯救瑞薩。
你是否想到能擔任“瑞薩拯救者”的適當人選?歡迎推薦!
編譯:Judith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