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規(guī)模:
年底躋身國內前三
記者(以下簡稱“記”):今天成芯廠量產,標志著成都集成電路產業(yè)鏈閉合完成。對下一步做大做強,您有什么建議?
張汝京(以下簡稱“張”):成都的發(fā)展路子非常好。從發(fā)展集成電路設計,到引進封裝測試工廠,再到芯片制造這個產業(yè)鏈核心的落地,是日本和臺灣地區(qū)發(fā)展集成電路產業(yè)的成功模式,成都根據實際,在發(fā)展模式上有所借鑒創(chuàng)新,同樣取得了成功。
要做大產業(yè),就必須盡量完善產業(yè)配套政策,吸引更強的企業(yè)聚集,產生規(guī)模經濟效益。目前成芯廠已成功量產64兆SDRAM晶圓,緊接著功率集成電路、高電壓集成電路也將在短期內進入量產階段。生產工藝將包括從0.35微米到0.18微米的特殊半導體,Power,MOSFET,AnalogSpe-cialtyMemory電路的制程。到年底,三期工程完成,三條生產線同時運行,月產量將達到70000片,成都集成電路產能將躋身國內前三。
目前,成芯廠的8英寸晶圓主要市場為通訊、汽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主要國際客戶有日本爾必達、美國ASSI公司等。本地客戶中,則有長虹旗下的虹微公司。但我們還渴望能夠為更多的本地設計公司、整機制造商提供服務。
首談“融資租賃”:
我們會回購
記:成芯廠是成都市政府與中芯國際兩家在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領域的優(yōu)勢對接成果,由地方政府成立“殼公司”進行前期建設,然后委托給貴公司經營。這被評價開創(chuàng)了“融資租賃”的招商引資新模式。對中芯國際來說,管理成芯廠有什么不一樣?
張:我們在武漢也是采用同樣的模式。初期投資由當地政府籌資投入,建成后委托中芯國際經營。但我們承諾將回購企業(yè)。打個比方,我們在北京、上海、天津的廠是“自建房”,而在成都的廠有點像先租后買。
目前,成都方面負責大的決策問題,比如準備進行的二、三期投資,就是成都方面決策產生的。而中芯國際對日常管理和運營、人才、技術、市場都要負責。我們從中芯的第一個廠,搬了大部分經營管理團隊過來,足以說明我們對成芯廠的重視。
回應“產能過剩說”:
不必擔憂
記:過去兩年,中芯國際的業(yè)績表現不是很理想。有評論認為,中國半導體行業(yè)投資過熱,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你是怎么看的?
張:中芯國際是一家2000年才起步的新的芯片生產企業(yè),在全球行業(yè)排名前四的企業(yè)中最年輕。建一條8英寸新芯片生產線,月產能力2萬-3萬片,至少投資10億美元。作為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yè),90%的投資都在設備上。按規(guī)定,這些昂貴的設備將必須在5年內折舊完,而這些設備可能要用上20年。看一個企業(yè)的經營效益,絕對不能只看利潤,還要看現金流。我們的現金流在同行業(yè)中是最好的。
我不認可全球產能過剩的說法。全球電子行業(yè)大型整機制造企業(yè)逐漸將芯片制造外包,我們這類代工企業(yè)的市場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同時,國內半導體產品的自給率還很低,這意味著國內市場空間還很大。
如果說有過剩,只可能是那些停滯不前的技術和企業(yè)。但這也不是說生產線不是最頂尖,就沒有生存空間,數字化大潮使市場對芯片的需求非常多元。因此,中芯在每一地的工廠都有其特殊的產品定位,我們“大而全”,且不斷追求進步,滿足多層次產品和工藝技術要求,這樣就沒有過剩之虞。
鏈接
什么是晶圓
晶圓由普通的硅沙拉制提煉而成,是最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按其直徑分為4英寸、6英寸和8英寸,近年發(fā)展了12英寸甚至更大規(guī)格。晶圓越大,同一圓片上可安排的集成電路就越多,可降低成本,但要求的材料技術和生產技術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