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路由器這個江湖,著實有幾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味。在小米智能路由器公開發(fā)售不久,業(yè)界傳出樂視將進軍路由器的消息,華為智能路由器的宣傳也鋪天蓋地襲來。越來越多的企業(yè),爭先恐后殺入智能路由器這個江湖,使得智能路由器這一概念的火爆程度一再升溫。
日前,一篇題為《小米,連一個基礎功能都做不好的路由,只會靠刪帖封號來躲避真相?》的討伐帖子,出現在知名的無線路由器社區(qū)恩山論壇。雖說這則討伐的帖子言語方面有些過激,但真實反應出智能路由器在實際應用中的軟肋。
筆者也曾試用極路由、小米路由等多款智能路由器,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帖著智能標簽的路由器,并沒有將路由器的基礎功能做好。所謂的智能,不過是借助其他產品實現的一些應用場景而已。
基本路由功能缺失
先說一個最簡單的功能,就是PPPoE撥號連接模式。在國內寬帶接入模式中,8成以上的家庭寬帶用戶,均使用PPPoE撥號模式。熟悉PPPoE BRAS服務器技術參數的人都非常清楚,如果PPPoE用戶連接非正常斷線,會導致BRAS系統(tǒng)沒有收到用戶下線信息,BARS服務器會將該斷線用戶仍然在線,最終導致用戶撥號失敗。對于這樣一個現象,運營商后臺技術人員稱之為“帳號掛死”或“帳號掉死”。
一旦PPPoE用戶帳號被掛死,只能去營業(yè)廳解鎖。為了防止這一故障出現,傳統(tǒng)品牌的路由器內置了一個PPPoE撥號連接模式的功能模塊,提供了“按需連接”、“自動連接”、“定時連接”和“手動連接”等多個模式。
目前大多數智能路由器并沒有PPPoE撥號連接模式功能,這不僅給用戶帶來了不便,還導致用戶長期在線對電信運營商資源的浪費。此外,移動寬帶接入用戶通常鎖定機器的MAC地址,一旦用戶更換路由器或者安裝路由器,只能借助路由器中的“MAC地址克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