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馬達控制系統(tǒng)對性能的要求與日俱增,更低的噪音、更少的震動、更低的EMI、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少的能源消耗是眾多廠商追求的目標。針對不同應用的差異化需求,目前市場上基于MCU/DSP/FPGA的馬達控制方案數不勝數。鑒于此,賽靈思亦重兵部署馬達控制,自去年宣布推出業(yè)內第一個PFM馬達控制方案后,再度在2013工業(yè)計算機及嵌入式系統(tǒng)展會上展示其基于PFM算法的高性能馬達控制單芯片方案,在能效和EMI上優(yōu)勢盡顯,充分凸顯其在高性能馬達控制市場的獨特地位。
馬達控制向來是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然而業(yè)界不同的馬達控制方案均有其差異化優(yōu)勢及特定應用領域。譬如,飛思卡爾提供目前市面上最完備的汽車恆磁同步馬達(PMSM)或無刷直流(BLDC)馬達的控制解決方案;德州儀器的AC感應馬達 (ACIM) 是消費電子類應用和工業(yè)應用中最受歡迎的馬達;賽普拉斯的PSoC 4專門針對馬達控制等應用進行優(yōu)化,致力于低成本消費類和工業(yè)等應用;業(yè)界賽靈思老對手A公司的馬達控制方案亦因其系統(tǒng)集成度、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在中低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相比而言,針對成本敏感型應用,賽靈思基于Spartan-6 FPGA的馬達控制方案大放異彩;基于Zynq-7000的馬達控制方案更趨向于高性能應用領域,在高端市場可謂是所向披靡。賽靈思ISM市場營銷經理林逸芳表示,賽靈思搭載PFM算法的單芯片(Zynq-7000)馬達控制方案能大大地滿足高性能馬達控制的需求,主要應用于機器人、電子汽車、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和工廠自動化(制造和組裝)等對精度要求和性能要求極高的領域。
圖 賽靈思ISM市場營銷經理林逸芳
如下圖所示,基于微控制器的ASSP方案的環(huán)路帶寬約為 55 微秒,而賽靈思基于FPGA的磁場定向控制可以輕松實現 2.5 微秒以下的響應時間。毫無疑問,賽靈思的電機控制方案能助力將性能提高15 倍。更加重要的是,由于MCU和DSP都是串行運算機制,如果用它們來控制4或8個電機時,最長時延就會增加4倍或8倍;而FPGA是并行計算機制,不管用它控制多少個電機,每個電機的時延都是一樣的,都可做到2.5us。如此一來,雙方在性能上的對比只會越發(fā)明顯,性能上的提升為客戶帶來的是更高的精準度、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低的成本。對于多電機控制而言,FPGA是最優(yōu)選擇。
圖1 相比MCU方案而言,賽靈思的電機控制方案能助力將性能提高15 倍
由于現有的基于PWM算法的馬達控制方案會帶來EMI問題和時延較長的不足。通過使用PFM算法,賽靈思實現了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EMI。標準PWM調制算法和PFM調制算法的對比如圖2所示。相比其他FPGA廠商基于PWM算法的馬達控制方案,賽靈思的方案在EMI和時延上的優(yōu)勢是無可匹敵的。無疑,這也就造就了其他FPGA廠商的馬達控制方案更偏向于中低端應用,而賽靈思的方案更適合高性能、高靈敏需求的高端應用的局面了。當然,這也是我們消費者喜于樂見的,廠商的差異化發(fā)展給整個市場帶來了良好的競爭態(tài)勢,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差異化的選擇。
圖2 標準的SVM-PWM 脈沖寬度調制和賽靈思 RPFM 技術脈沖頻率調制對比
林逸芳表示,除了提升性能和減少EMI,賽靈思Zynq-7000 器件在單個芯片上集成Cortex-A9雙核處理器、USB / CAN / UART / SPI / I2C接口以及XADC等硬硅片IP,馬達控制算法、PWM / PFM、安全IP以及用戶可定制的MAC等可編程IP。通過提高片上系統(tǒng)組件集成度,不僅能提升DSP功能、提高可靠性,還能通過軟件編程結構實現可定制化設計以降低整體成本。據林逸芳介紹,賽靈思單芯片馬達控制方案還滿足IEC61508等安全標準。毫無疑問,Zynq-7000創(chuàng)新器件搭載PFM算法是賽靈思在馬達控制應用領域攻城掠地的有利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