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4日A股見底以來,物聯(lián)網、軟件、環(huán)保、生物育種、led等多個板塊受到了市場的輪番炒作,而就總體來看,2231只交易中的個股就有1538家在此輪反彈中跑贏滬指同期9.1%的漲幅。但是反彈之路注定是崎嶇的,現(xiàn)在,大盤已經連續(xù)陰跌四天,而外圍股市,昨晚有是大范圍下跌,不知A股是否能夠走出獨立行情,還有待觀察。
反彈前期個股普漲 11股漲幅超4成
今年A股自4月18日到10月24日長達半年的調整讓市場投資者備受煎熬,不過,隨著股指的不斷下探,市場整體估值逐漸調整至歷史低位,“政策底”也開始若隱若現(xiàn),特別是近期匯金公司增持后,支持小微企業(yè)的九項政策等利好信息無不透露出政策面微調的信號,最終點燃了本輪行情。滬指在10月24日下探出2307.15點新低后迅速逆轉,由此拉開了此輪反彈的序幕,截至昨日收盤時,滬指收報2528.29點,10個交易日上漲9.1%。
據(jù)OFweek半導體照明網steven統(tǒng)計,自10月24日反彈啟動以來,漲幅超過4成的個股多達11只。其中,雷曼光電、中文傳媒、久其軟件、達華智能漲幅超過50%,最牛個股當屬LED概念的雷曼光電,最近10個交易日中就有6個漲停,以75.5%的漲幅成為本輪反彈當之無愧的最牛股。
總體來看,漂亮的漲勢也在絕大多數(shù)個股中演繹,2231家交易中的個股僅35家下跌,1538家在此輪反彈中上漲幅度超過滬指同期9.1%的漲幅。
市場變向 大盤持續(xù)調整
A股一度受歐債危機影響外圍股市動蕩不安,已經連續(xù)陰跌四天,投資者信心和資金做多意愿不斷下降,使得反彈延續(xù)性減弱,一掃之前火爆的行情格局。
后市熱點如何演繹還要看新興產業(yè)
就后市熱點,申銀萬國分析師譚飛認為,目前投資者不妨繼續(xù)關注具有中長期機會的新興產業(yè)股,如信息技術近期依然可持續(xù)關注,文化傳媒板塊在調整后仍有機會。其中,信息產業(yè)在年底前還有7~8項細分行業(yè)政策有望出臺,包括信息化、軟件行業(yè)、電子政務規(guī)劃、電子商務規(guī)劃、云計算、物聯(lián)網、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細則。
廣發(fā)證券分析師王立才也表示,在近期文化、環(huán)保股高位調整之際,軟件股、智能電網、LED等新興產業(yè)股受政策推動迅速接棒上漲,目前市場還在圍繞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科技型小企業(yè)樂此不疲的挖掘投資機會。從近期的牛股來看,大多是具有政策利好支撐的新興產業(yè)且具有中長期成長性的如文化傳媒、環(huán)保、LED、軟件等,同時,其龍頭股大多股價較低、流通盤小,且一度超跌,如雷曼光電、天舟文化、中電環(huán)保等都具有類似特征。
重點關注LED行業(yè):攜手照明成長可期
攜手照明:照明需求將推高企業(yè)的增長和回報率,我們預計,已處于成熟階段的電視行業(yè)周期和仍處于成長階段的照明需求將導致LED企業(yè)出現(xiàn)分化。我們建議買入擁有差異化技術的股票,因為我們認為這一優(yōu)勢將使得企業(yè):(1)更多地受益于LED照明市場的高速增長;(2)回報率相對于周期性落后企業(yè)實現(xiàn)改善。
照明需求規(guī)模龐大(預計2015年110億美元),尚處于發(fā)展初期(滲透率低于5%)。
我們預計到2020年底之前LED照明需求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于30%,滲透率將從目前不到5%的水平升至50%以上。鑒于產品均價上升,我們預計到2015年照明用LED產品收入將達到110億美元,約為電視機用LED(當前周期中)和其他電子產品用LED的兩倍,我們預計2013-2014年后兩種用途LED產品的收入將達到70億美元的峰值。
關注2012-2013年成本推動下的需求我們認為照明產品的經濟回報和成本將成為LED需求的關鍵推動因素。我們預計2012-2013年LED供需狀況將會改善,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將從供應面轉向需求面。
全球范圍內首選買入股:Cree、晶電、Aixtron和雷士照明我們擴大了全球LED企業(yè)研究范圍,對美國LED企業(yè)(Cree、Veeco和Rubicon)進行了首次評級,并恢復對OLED生產商UniversalDisplay的研究。在新覆蓋企業(yè)和我們現(xiàn)有歐洲和亞洲LED企業(yè)研究范圍內,我們的全球首選買入建議為Cree、晶電、Aixtron和雷士照明。
受成熟周期影響較大的落后LED股的回報將受到限制。我們認為,受同質化程度較高的消費電子行業(yè)周期影響較大和/或缺乏差異性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將面臨回報欠佳和競爭力減弱的壓力。我們的首選賣出股票包括:RubiconTechnology、LGInnotek和首爾半導體。
我們的觀點面臨的風險:LED照明滲透率上升乏力,技術停滯不前LED照明需求放緩是我們的需求預測面臨的主要下行風險。進一步風險包括:新入行亞洲供應商的技術快速進步和/或技術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