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屌絲們的反應十分強烈,但其實他們不是錘子手機的目標用戶,再嚷也沒有用。”——羅永浩語錄
在錘子手機發(fā)布整整一周后,我來到北京望京一棟叫做“摩托羅拉大廈”的建筑里聽獲得首周6萬部銷量的羅永浩說“單口相聲”的時候,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過去的6年里我曾無數(shù)次來這里采訪、參觀甚至吃午飯,但這家公司現(xiàn)在卻兩易其主甚至不確定能否保住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則是擁有初生牛犢一般毫無畏懼感的新興科技公司,無畏到以至于所有地方的摩托羅拉標識依然原封不動的保留,羅永浩及其員工聲稱這是因為在入住的11個月的時間里忙得無暇顧及,但在我看來其實這是一種超級漠視的手段,暗示著這個曾經(jīng)的巨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毫無威脅可言。
我的采訪就是在老羅的這種興奮且滿不在乎的氣氛中進行的,而離他不足一米的摩托羅拉會議室標簽則不時提醒我:這是個目空一切的顛覆者。
憑什么一個英語老師做的第一代手機就得革命?
是文青更是憤青的羅永浩在錘子手機發(fā)布后十分在意媒體和大眾的看法,讓他有點不能接受的一個質疑是:錘子手機沒有革命性的技術。
他反問我:“憑什么一個英語老師做的第一代手機就得革命?這完全是不了解歷史嘛。”之后便以他的羅氏演講風格,細數(shù)蘋果手機是花了幾代時間才有了所謂的革命性技術的,而其他廠商又有多少能稱為革命性的東西,還拋出了“半路出家的企業(yè)不可能是技術驅動型”的言論。
這方面老羅倒不是給自己找臺階下,在他的規(guī)劃中,以12個月為一個周期,前兩年進行各方面的積累,順利的話第三年則在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下進行技術研發(fā)和專利申請,這么說基本上就是進軍海外市場的節(jié)奏了。
如此算來,倘若錘子手機能發(fā)展到T3那一代,羅永浩真的可以算是手機圈里最牛的英語老師了。
賣到50萬部就是勝利
好像沒有哪個老板能如此痛快的說出自己的銷量規(guī)劃和期待,從這方面來說,對羅永浩的采訪確實痛快。老羅快人快語的說首周6萬部的預定量他很滿意,保守的目標是20-30萬部,這是個盈利平衡點,而如果能在一年之內(nèi)賣到50萬部則是非常牛逼的勝利。
而在這其中他像給學生講課那樣反復提醒我,“注意是售價3000元的手機”。這里面有幾個潛臺詞,首先是這個定價能獲得如此銷量,就連國際一線廠商都會樂翻,雖然對外宣傳上他們會故作淡定;其二是3000元售價其實是個分水嶺,對于很多人來講都是第一次;其三,對于并不善于“忽悠”投資人的羅永浩來說,這是一份極有分量的成績單。而更深一層的潛臺詞則只有兩個字:牛逼!
123下一頁窮屌別嚷,走開
對于在網(wǎng)上被“噴”得最多的3000元售價問題,老羅拿出一貫的愛誰誰的態(tài)度:盡管屌絲們的反應十分強烈,但其實他們不是錘子手機的目標用戶,再嚷也沒有用。
在第二次長篇大論解釋了一圈蘋果手機的精英定位,以及盲從無信仰者是如何輕易被精英階層影響并征服之后,老羅直言不諱的認為錘子也是要走這樣的路線:不做小眾品牌,通過精英來帶動大眾,因此3000元是個“死坎”。而他一開始堅守的4000元價格線也是基于這個策略,“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買這么便宜的手機,對于精英階層,如果賣到4000元也許更易于被理解。”
所以如果看到這里你還要“噴”這個價格的話,請先冷靜2秒鐘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槍”了。另外老羅再一次重申了“不送手機”的理念,但同時表示6月底量產(chǎn)時會拿出1000部手機給“目標人群”,但是按照老羅的精英理念,這1000位“精英”會在乎他的手機嗎?
3000元的意義在于品質和售后
如果上面一個小段令你感到不適,那么我們再來一些不吹牛逼的理性分析。如果有朝一日老羅出了一本題為《我最看不起手機廠商的N個理由》這樣一本逼格很高的書,那么第一章也許就會叫做“死要性價比活受罪”。
在老羅眼中,售后服務是很多廠商不敢言說的短板,因為除蘋果、三星等少數(shù)高端廠商的機型以外,大多數(shù)產(chǎn)品的利潤不足2%,如此微薄的數(shù)字根本無力支撐售后服務。而蘋果的“高明之處”就是用較高的利潤維持“以壞換新”的土豪策略,雖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很多用戶都覺得很爽,這也是為何羅永浩在發(fā)布會上高調(diào)宣稱不做“高性價比手機”的理由之一。
換句話說,他用返廠富士康的“笨辦法”解決維修問題,以時間換質量,這個做法似乎也印證了“我就是認真”這句新的羅氏語錄。
但是在我看來,雖然以維權起家的羅永浩并不擔心產(chǎn)品的質量以及售后問題,并自信用較高的利潤率解決了這個“屌絲”難題,但實際情況可能沒有他想得那么簡單,錢不一定能搞定售后問題,在漫長的售后、返廠鏈條中有太多無法掌控的環(huán)節(jié),就連蘋果手機也曾被央視315爆出過“售后門”。
我們就是要成為下一個蘋果
由于在采訪過程中屢次聽到這個號稱要做“東半球最好手機”的男人提到蘋果如何如何,我于是忍不住發(fā)問:你和你的公司要成為喬布斯以及蘋果嗎?
對方一臉驚訝的回答:那當然了,潛臺詞是“你才知道啊”。
老羅簡短解釋說:圈子里除了蘋果和谷歌(微博)以外沒有讓他看得起的公司,但后者是技術驅動型,無論他個人還是創(chuàng)業(yè)團隊都還不擅長,而對蘋果的學習與研究卻一直在持續(xù),“有些地方甚至已經(jīng)超越”。
老實說這些年類似于“先模仿再超越蘋果”的話,已經(jīng)聽到想要犯困的程度,因為沒有誰真正做到,反倒是為自己寫下了“吹牛逼”這個注解,所以從老羅嘴里說出這個話倒也不奇怪,甚至當他細數(shù)蘋果的每一代PC和手機產(chǎn)品的時候,我堅定認為這個面前同時擺著iPhone和錘子T1的家伙就是個赤裸裸的“果粉”——一般的大佬都把對手的產(chǎn)品悄悄藏起來。
不過我還是追問:“如果喬布斯活著,你還有信心打敗他嗎?”
老羅罕見的略作遲疑:“也許我會轉行做別的,然后繼續(xù)買他的iPhone手機。”[!--empirenews.page--]
上一頁123下一頁對話感悟
當我起身關上錄音軟件的時候,發(fā)現(xiàn)錄音時長整整2個小時。在免費聆聽了一場羅氏演講并且問出了我最關心的事情之后,我得出了這樣幾個結論:第一,這是一個做事認真而又注重細節(jié)的家伙;第二,雖然他不承認自己具有名人效應,但口舌如簧的他占有絕對的營銷優(yōu)勢;第三,你的手機可以賣給任何人,但你無法阻止任何人對你手機的評論;最后,這一錘子砸暈了很多廠商,不要命的盡可以搞一套“錘子模式”出來模仿。
后記
這是一個牛逼而又憂傷的故事,這是一代新人替舊人的殘酷故事,沒有辦法,手機圈就是這樣現(xiàn)實,4年前的雷軍(微博)和如今的羅永浩一樣,都扮演著“踢館者”的角色,老羅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是個高調(diào)而又強勢的攪局者。
在錘子手機短短的發(fā)展歷程上,2013年6-7月之交的日子應該不會是200人團隊的共同回憶,但羅永浩肯定記得。彼時剛剛在ROM發(fā)布后一片罵聲中爬起來的錘子手機,搬進了位于北京望京的摩托羅拉大廈,這個曾經(jīng)承載盛極一時的摩托羅拉北亞區(qū)帝國的“航母”,此時迎來的是一支百十來人的小團隊,他們懷著顛覆而又謙卑的心里,以不信風水的大無畏科技工作者精神,進駐了這里的7層和10層。在很多人眼里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搬家,但在素有人文情懷的老羅眼里,這既是一次向傳統(tǒng)手機大佬叫板的痛打落水狗機會,又是一次技術上的朝圣——畢竟那個年代業(yè)界頂級的工程師大多來自摩托羅拉,這其中就包括被老羅低調(diào)挖過來的前摩托羅拉資深工程經(jīng)理,現(xiàn)錘子科技CTO錢晨。那時不知有多少人肯放棄日薄西山但卻貌似清高的工作,而去投奔熱火朝天但不知明天在哪里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工作地點不變但卻換了老板,這種有趣的怪現(xiàn)象仔細想想挺憂傷的。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