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即將完成收購夏普的最后一步,前提是在原有7000億日元的援助計劃中削減1000億,折合美元的價格為8.84億。據(jù)路透社的消息,夏普會同意這一要求,并在3月31日簽署最終協(xié)議。郭臺銘多年以來的夙愿,終于就要實現(xiàn)了。
我們注意到鴻海撤回的這1000億日元,與之前宣布用于收購夏普兩家主要往來銀行的優(yōu)先股數(shù)額相同。意味著鴻海可能放棄收購夏普兩家主要往來銀行,瑞穗銀行與三菱東京UFJ銀行手中的夏普股權,而改為兩家銀行向夏普提供融資以緩解債務困境。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鴻海之所以削減這1000億日元的援助資金并非只是與夏普討價還價,而是為自身日后經(jīng)營夏普留一條后路,同時也是為夏普的債務償還尋求解決之道。
在夏普曝出還存在有3500億日元的“或有負債”后,鴻海緊急停止了與夏普簽署最終收購協(xié)議,顯然鴻海不愿一次次為夏普嚴重的財務問題買單。鴻海的7000億日元出資,原本是用作完全收購夏普的資產、負債以及其他股權,如此可以將夏普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但“或有負債”的發(fā)生,讓鴻海意識到了夏普在財務狀況上的更深層次問題,或許從那時開始郭臺銘便不愿為夏普的債務全權負責。
所以鴻海最終的解決方式與當初產業(yè)革新機構收購夏普的想法不謀而合,即降低出資數(shù)額,尋求夏普兩家主要往來銀行瑞穗銀行與三菱東京UFJ銀行在債務上的合作。當時產業(yè)革新機構的具體方案則是,3000億日元的援助資金與來自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的3500億日元金融援助,總共為夏普注入6500億日元的資金。產業(yè)革新機構的收購方案迫使鴻海從原有5000億日元援助上調至7000億日元,這才讓夏普完全倒向鴻海這邊。
在夏普財務狀況前景不明朗的狀況下,鴻海不愿用自己的錢為夏普償還債務,而是利用放棄收購股權的這一權益換得銀行的金融援助。這無論對鴻海還是對瑞穗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都是共贏,當然前提還是夏普能夠按照預定計劃走上復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