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作為新興媒體,已成為民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在推進社會民主,促進科學發(fā)展,監(jiān)督行政權力,快速集結網絡民意等方面,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聯通浙江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沈明才提出,要建立全國聯動的“網絡問政”運行體系,進一步規(guī)范和發(fā)揮“網絡問政”在推進社會民主、實現科學方面的作用。
自十七大以來,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時代的新型民主——網絡民主已經破題,并成為溝通的有效平臺。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網強國論壇同網友在線交流,道出他上網三件事:看新聞、了解網民關心的問題和看法、了解網民對國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被廣大網友尊敬的稱呼為“中國第一網民”,開創(chuàng)了“網絡問政”的先河,因之2008年也被稱為“網絡問政元年”。今年“兩會”前夕,溫家寶總理現身互聯網“網聊”,話題涉及金融危機、防止腐敗、就業(yè)住房等,全球網友提出近三十萬個問題,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七年前,中國官方媒體通過網絡開始“您最關注的‘兩會’熱點問題”以及“我有問題問總理”時,參與網民僅數千人;而去年,一家網站此類調查就收到三十余萬張投票數、四萬余條留言。截至2009年底,全國網民數量刷新到3.84億,依托互聯網的大平臺,網絡問政風生水起,網絡監(jiān)督亦風起云涌??梢钥闯觯柚W絡為傳統(tǒng)政治對接民意,開展第三方尤其是公民監(jiān)督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創(chuàng)造了便捷通道。據相關調查,超七成公眾認為網絡表達將成中國民主建設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認為有助于拉近政府與民眾距離。隨著中國普及“網絡問政”,政府通過網絡采納民意、民智,網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參政議政,這種平等、互動、快捷的交流方式,成為中國政治生態(tài)的新亮色。
沈明才代表建議,要建立全國聯動的“網絡問政”的網絡平臺及相關的運行管理體系,讓公眾高漲的網絡表達熱情與官員日益增長的重視意識互為因果、相互推動,構成推動中國民主進步的一道亮麗的生態(tài)風景?,F階段應考慮建立全國聯動的“網絡問政”運行體系,提升網絡問政的運行效果和效率。他建議,首先是要建立全國聯動的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問政”網絡平臺體系,讓各級、各地的網絡問政在保留自身的子入口之外,有一個總入口。隨著“網絡問政”這種形式的普及,各級政府及各政府職能部門都開始借助網絡“問政于民、問計于民”,但網絡問政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有此零打碎敲,各地的實現方式和實施效果差異很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缺乏一個全國性的“網絡問政”網絡平臺體系。雖然各級政府、各政府職能部門也有自已的網站,但這些網站往往不為網民所熟悉,造成網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找不到入口;而另一方面,政府領導在自已本身的網站上公布舉辦“問政”活動信息又不能為更大范圍的網民所知悉。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全國聯動的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問政”網絡平臺體系,由該平臺再去鏈接各省、各部委的網站,并實現逐層鏈接,打造一個“網絡問政”的總入口、權威入口,讓網民通過這個權威總入口很方便的找到他希望達到的地方,不要在互聯網上迷路。
與此同時,沈明才代表提議,要建立“網絡問政”的運行管理體系和制度。通過建立全國聯動的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問政”網絡平臺體系,解決了互聯網通道問題后,還需建立“網絡問政”的運行管理體系和制度,比如某一級政府領導要舉辦“網聊問政”的活動,是否要明確提前多少時間在某一級的網站上提前公告,比如網民在網站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要在多長時間內予以回復或答復,又如上級政府如何對下級政府“網絡問政”工作開展情況的考核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