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韓國鄰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手機狂加夜貓子,用手機打字的速度飛快,到后來,她的大拇指關節(jié)活動起來會“咯噔咯噔”響。酸痛難耐之下,她去醫(yī)院檢查,發(fā)現患了拇指腱鞘炎。這個毛病俗稱短信手,經常拿手機頻繁運動拇指寫短信的人,掌指關節(jié)疼痛、有時甚至會不由自主地顫抖時就要注意了;據說這一癥狀在冬天更明顯,低溫會導致血液回流速度慢,有短信手的人拇指便僵硬得動不了。
短信手只是手機帶來的副作用之一。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近日發(fā)布了一項新的診療統(tǒng)計結果,調查顯示,韓國頸椎間盤突出患者數從2007年的57.4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78.4萬人,而罪魁禍首就是手機。與短信手相比,頸椎間盤突出癥使人更痛苦,試想人體內部的髓核脫離頸椎間的椎間盤,導致神經或骨髓遭到壓迫,該是多么難受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便是在使用智能手機時,人們會長時間保持脖子前彎的姿勢,這樣頸骨之間就發(fā)生擠壓,給椎間盤形成壓力,進而發(fā)展為頸椎間盤突出癥。
對于這種時髦病,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平時就要養(yǎng)成正確姿勢:收緊下巴,使耳朵和肩膀保持在一條線上;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少玩手機。從韓國每10萬人口的患者年平均增加率來看,20多歲的年輕人增長比率最高,達到7.6%,原因很簡單,就是年輕人使用智能手機更加頻繁,并且使用時間都很長。事實上,除了頸椎間盤突出癥、短信手等典型的“手機病”之外,其他如雙下巴、干眼癥、幻聽癥等與手機相關的疾病也開始出現在大批韓國人身上。
韓國人愛美幾乎世人皆知,他們對容貌和身材的關注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然而,由于長時間無節(jié)制地使用手機,韓國人中有雙下巴的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成為韓國整形醫(yī)院的業(yè)務新熱點。想想就知道,使用手機不免需要低頭,久而久之,下巴的肌肉堆積,就很容易形成雙下巴,對愛美的韓國人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因此,由于過多使用手機而產生雙下巴和頸紋的韓國人,眼下正給他們的整形醫(yī)院帶去大筆收入。
以上的“手機病”其實都不算難治的。筆者熟悉的一位韓國博士,既不是短信手,也沒有雙下巴,但卻得了手機幻聽癥。她近期正處在博士論文寫作階段,經常要請導師提修改意見,因此,對導師打來的電話非常在意,總是懷疑自己漏接了手機,十來分鐘要查看好幾次電話,有時明明手機沒響,她卻以為有聲音。據說,這種手機幻聽癥一方面跟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比如壓力大、緊張、敏感、神經質等,另一方面,也說明對手機過分依賴,有上癮趨勢,也是一種強迫癥的體現,一旦持續(xù)下去,可能會成為一種頑疾,嚴重干擾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今天,雖然手機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已經普及的物品,但韓國人為此付出的健康代價似乎要更大。目前,韓國的智能手機用戶大約有3500萬,比2011年的用戶數(2000萬)大幅增加。智能手機的普及,也令韓國家庭的通信費大增。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近期發(fā)布的《通信前景2013》報告顯示,以2011年為基準,韓國家庭的月平均通信費支出為148.39美元,在34個會員國中排名第三,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別是日本(160.52美元)和美國(153.13美元);同時,韓國家庭每月的手機話費為115.5美元,網絡費用為21.2美元,有線電話費用為11.7美元,手機話費支出排名第一,超過日本(100.1美元)和墨西哥(77.4美元)等國。這些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傾向于使用方便快捷的手機而不是有線電話,而且,更喜歡通過無線網絡收發(fā)信息、查看咨訊。該報告書分析稱,“韓國人的月平均數據使用量為1.2GB,這個數據比其他國家要高很多”,手機流量使用如此之多的主要原因,就是“智能手機普及速度變快,而且無線網絡覆蓋較好”。
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手機病”,不僅是韓國通訊技術發(fā)展和“異化”的一種表現,也對全世界過分依賴手機的人發(fā)出了警告。技術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不免帶來難以克服的副作用。發(fā)展通訊技術、改進手機功能固然是預防“手機病”的一個辦法,但適度適量使用手機,或許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