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ic通信網訊,攜號轉網在淡出人們視野一年多以后再次被有關部門喚醒,不過這次“死信箱”只是被有限喚醒,日前據官方公布的消息是湖北、江西、云南三個省份將成為下一步的試點區(qū)域。2014年4月1日起,武漢市的移動、聯(lián)通、電信三家全面實施,相關運營商將完成聯(lián)網測試,后續(xù)還會有些細則出臺。
從原理上看,攜號轉網提高了用戶的自由選擇權力,也有利于運營商之間的有效競爭,用戶的感知會比較好,但這也只是局限在感知層面,實際給用戶帶來的收益非常有限。從國內天津和海南的攜號轉網經驗來看,初期高轉網高峰之后就會限于基本停頓,最終變成無效的沉睡者。
國際電信聯(lián)盟曾把攜號轉網看作是電信業(yè)有效競爭的標準之一,目前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可“攜號轉網”。而中國的攜號轉網進展緩慢,在2010年天津、海南進行試點過后已經沉寂多年。近期,在工信部相關司局的2013年工作計劃中,攜號轉網在電信管理局的曾被提到:修訂《電信網碼號資源管理辦法》,加快解決移動號碼攜帶試驗存在問題,組織編制擴大試驗方案。
攜號轉網受到的限制很多,需要三家運營商的系統(tǒng)支撐能力達到要求,需要用戶評估轉網之后的風險,需要一系列的手續(xù),甚至還需要與手機號碼相關的很多領域的配合,這些都是很難在短期實現(xiàn)的,因此,實際上攜號轉網的成功率并不高,也有很多人攜號轉網之后遇到了太多的麻煩卻無法重新返回原來的網絡。
據說,攜號轉網政策會有利于相對弱勢的運營商,以前大家都認為是有利于聯(lián)通或電信,但如果是明年,移動的4G網絡全面推開,恐怕這個攜號轉網的政策會對在3G階段形成了一定核心競爭力優(yōu)勢的電信聯(lián)通構成明顯的轉網壓力。畢竟,中國移動僅僅是網絡速度方面的一個劣勢,在服務、渠道等方面占據顯著優(yōu)勢的移動在彌補了網絡差距之后顯然會高流量用戶構成巨大的吸引力。
從這個意義上看,三家運營商各有難處,在不同的地方會引發(fā)不同的市場結果,因此都不會有很強的動力,而只要有一個拖后腿,進展就不會順利,同時,用戶也不會很積極,特別是現(xiàn)在智能手機如此普及,多機用戶增多,多網多待更是成為普通,所以,攜號轉網政策注定是一個形象工程。
攜號轉網是一個好政策,但就是這樣的好政策卻是不被任何人待見的,所以這真不是一個值得非常重視的好政策,還是把心思用在更值得的方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