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喧騰一時的鴻夏戀,雖然最終并未能獲得圓滿的結局,但是延續(xù)迄今,仍不時有市場風聲傳出兩造有意舊情復燃的說法。令外界好奇的是,
鴻海與
夏普之間,從原先的情投意合到最后對夏普本社的資本投資卻無疾而終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轉折。日前鴻海集團總裁
郭臺銘接受外媒專訪時首度提及這段過程。據(jù)了解,郭臺銘首度表示,當時鴻海與夏普談合作,但夏普方面卻未能誠實以對?;厥?012年3月,當時鴻海與夏普間宣布將合作并進行入股協(xié)議,由鴻海以669億日圓代價,換取夏普9.9%的股份,另外郭臺銘個人則出資660億日圓進駐夏普位于大阪的堺工廠取得37.6%的股份。不過由于夏普股價的崩跌,因此,2012年8月期間郭臺銘前往日本協(xié)商,希望能對入股價格重新議價,最終帶回保留9.9%入股權利至2013年3月的結論。之后在2012年8月底,郭臺銘與前副總統(tǒng)蕭萬長等一行前往大阪堺工廠,原本預計與夏普方面有進一步的進展,但最終郭臺銘卻在記者會前神隱消失,留下蕭萬長與副總裁戴正吳面對在場超過百名的各界媒體,當時外界則嗅出兩者間在合作上的不尋常氣氛。隨即公布的鴻海財報中,則認列了夏普投資損失新臺幣45億元,不過卻又已經(jīng)回沖。兩者間撲朔迷離的合作意向,再加上高通、三星分別成功取得5.2%及3%的夏普股權,更令外界對鴻海與夏普之間的合作抱持負面的看法。直到2013年3月的最終時間點過后,5月夏普社長高橋興三表態(tài)與鴻海間的資本合作協(xié)商終止,才算正式為鴻夏戀劃下句點。不過,根據(jù)郭臺銘日前的專訪表示,2012年3月當時在夏普要求盡速簽署的情況下,并未詳加調(diào)查。但是簽署后才發(fā)現(xiàn)夏普本身的財務狀況不佳,并存有巨額的虧損。而當時進行協(xié)商的負責人,卻又已經(jīng)退休或不具有實權,無法做出決斷。在當時社長堅持以1股550日圓出資的前提下,雙方最終走上了分手一途。但郭臺銘強調(diào),后來,夏普讓南韓三星及美國的高通出資,也都是以當時價格為主,那為何要鴻海以最高價出資?同時,郭臺銘也強調(diào),臺灣人、日本人都很重視誠實,對??夏普很有誠意要出資。像是郭臺銘本身先前基于夏普投資案而采個人身分投資的堺工廠,從郭臺銘資金進駐迄今,稼動率改善到平均80%,由虧轉盈外,還給股東分紅、員工有紅利,與夏普約定的3項都做到了,日籍員工沒被裁員,也沒派大量臺籍員工進駐,并還持續(xù)投資研發(fā)。所以,情況并不是很多日本民眾所想的夏普被鴻海騙了。
郭臺銘強調(diào),
鴻海想要做的是攜手合作,共創(chuàng)雙贏,絕對不是只想要坐享其成竊取
夏普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