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人們開始對空調(diào)、冰箱等制冷家電需求增加。很多人都打算購買這些家電來渡夏,但是面對現(xiàn)在越來越高價的家電市場,很多人都不愿掏這么錢。于是人們寧愿花更少的錢去買那些二手家電,覺得二手家電同樣可以用,而且掏的錢更少,何樂而不為呢?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于是催火了二手制冷家電市場。但這些二手家電的質(zhì)量和性能都很難保障,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這些問題不能不讓人擔憂。
很多人都愿意到二手家電市場,去那些店鋪中淘一些物美價廉的家電用。確實價格比起新品低廉了不少,但真的物美么?很多二手家電商鋪中堆積的二手家電“出身不明”,這往往是由于二手家電在回收處理再利用的過程中存在不規(guī)范而導致的。不光出身不明,這些二手家電對于使用年限、使用說明等都沒有標識,對性能和質(zhì)量也沒說明,而店家也多說不可所以然來。
而更令人憂心的是,有很多報廢的家電都來到了二手家電市場,堂而皇之的銷售給了消費者。消費者可能買到了報廢的家電自己還不知道,以為撈到便宜。在這些二手家電市場中很多看上去外殼都很光鮮、十分新,但殊不知這些二手家電都有可能是經(jīng)過了經(jīng)噴漆、拼裝等,甚至線路老化有可能引起自燃和短路等,無論是安全性能還是質(zhì)量都沒有保障。這些已經(jīng)淘汰了的家電就這樣被抱回了家,也把安全隱患帶回了家。
二手家電不僅讓消費者有些無奈,同樣讓工商部門對它也有些無奈。因為二手家電本來就不能與新品相比,各方面都沒有保障,一旦出現(xiàn)問題,退、換、修都很難,二手家電商家基本上不會理睬消費者的這些要求,消費者也很難維權。而對于工商部門來說,既然是二手家電,不可能按新家電標準來檢驗,國家也沒有與舊貨有關的質(zhì)量檢驗標準。盡管消費者投訴很多,但工商和消協(xié)部門因沒有質(zhì)量檢驗標準而很難受理。這就讓二手家電商家鉆了空子,而消費者的權益更無從保護了。
因此,消費者不要因小失大,圖便宜只想買二手家電,而忽視了這些二手家電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維權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