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定位入門級,但華碩VP248QGL-P依然搭載了兩項玩家喜聞樂見的顯示技術——AMD FreeSync防撕裂技術與1ms超低響應。換句話說華碩VP248QGL-P非常適合A卡玩家。
酷冷至尊表示和AMD共同打造的“線程撕裂者”散熱器可以為最大為250W TDP的處理器提供散熱,同時比初代散熱器的散熱能力提升25%,酷冷至尊還表示全新打造的散熱器是AMD四款“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也就是2990WX、2970WX、2950X和2920X的最佳搭檔。
AMD正式推出了全新的Radeon Pro WX 8200專業(yè)卡,同時表示這將會是1000美元以下性能最為出色的工作站顯卡,支持實施虛擬化技術,VR技術和真實感繪制技術,這款專業(yè)卡的最大用戶就是工作站用戶。
今年AMD的發(fā)展猶如開了外掛,不斷有高性能的新產(chǎn)品推出,而且收入不斷攀升,這不,又回到財大氣粗的年代了!
AMD最近加足了馬力,不斷推出新產(chǎn)品,無論是處理器還是顯卡,AMD的新產(chǎn)品都越來越受關注。AMD最新的專業(yè)顯卡AMD Radeon PRO WX 8200已經(jīng)在測試軟件Geekbench上進行了曝光,同時外媒也公布了這款專業(yè)卡的真機圖。
根據(jù)Geekbench提供的消息,WX 8200基于的是Vega 10核心,擁有56個CU,同時搭載了3584顆流處理器,并且AMD Radeon PRO WX 8200顯卡采用的是mini DP接口進行圖像的輸出。
AMD的連番刺激之下,Intel這兩年的步子邁得相當大,彼此大打“核戰(zhàn)”,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服務器不停地增加核心數(shù)量,最近更是接連曝出各種路線圖,新品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國外硬件媒體WCCFTech剛剛又拿到了一份Intel最新路線圖,赫然顯示Intel要把現(xiàn)階段的終極大殺器28核心帶到桌面市場上!
AMD Zen架構產(chǎn)品漸入佳境,桌面和發(fā)燒平臺推進到了12nm Zen+架構,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不過,企業(yè)級產(chǎn)品顯然利潤更加豐厚,AMD要想進一步增加收入、提升股價,這塊業(yè)務也必須迎頭趕上。
目前似乎仍然是Intel的天下,不過隨著AMD EPYC的發(fā)布和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Intel的壟斷地位開始遭到了挑戰(zhàn)。
AMD明年就要推出7nm了,英特爾10nm還得等到明年年底,現(xiàn)如今,只能繼續(xù)升級現(xiàn)有芯片,來抵抗競爭對手的襲擊。只升級現(xiàn)有芯片能否保住數(shù)據(jù)中心業(yè)務的主導地位呢?
靠游戲顯卡發(fā)家的 NVIDIA,怎么就成了「人工智能」界的領頭羊呢?
作為一款售價 1799 美元的處理器(已在新蛋和亞馬遜開放預訂),它不僅碾壓英特爾 18 核 / 36 線程的酷睿 i9-7980XE(售價 2000 美元左右),還讓英特爾此前演示過的 28 核 / 56 線程芯片感到了一絲尷尬。
6月初的臺北電腦展上AMD宣布了第二代Threadripper處理器,并全部采用12nm“Zen+”架構,性能暴增。如今官方正式開啟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預售。
該處理器為專業(yè)內(nèi)容制作者,開發(fā)者和PC發(fā)燒友專門打造,并打破單路桌面處理器Cinebench R15多線程性能測試軟件世界紀錄。
GF公司這兩年雖然做到了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代工企業(yè),但在先進工藝的進展上一直不太順利,28nm時就磕磕絆絆,14nm節(jié)點最終放棄了自研的14n XM工藝,直接使用了三星的14nm工藝授權,現(xiàn)在銳龍二代使用的12nm工藝就是他們在14nm工藝上改進而來的。
根據(jù)AMD官方提供的消息,2990WX能夠在CineBench跑分中取得5099分的成績,而i9-7980XE的跑分則為3335,也就是說2990WX比7980XE的多線程得分高出了53%。
AMD在與英特爾的競爭中正在迅速獲得優(yōu)勢,而英特爾卻陷入產(chǎn)品延遲和管理上的不確定性。更甚之,AMD似乎并不想給英特爾有太多喘息的空間。
其實DDR內(nèi)存和GDDR顯存本來就是同宗同源,初期時DDR/GDDR、DDR2/GDDR2其實規(guī)范差異很小,頻率等參數(shù)基本上都是一致,兩者不分家,因此當時顯卡即可以用DDR2顆粒,也可以用GDDR2顯存顆粒。
這是一個對AMD利好的消息,近些時日來,我們看到了AMD快速推出更高性能的CPU產(chǎn)品,但是在出貨量方面,我們還是以為Intel應該暫時還是領先的,現(xiàn)在看來,Intel領先局面已被打破,AMD在7月份的德國電商統(tǒng)計中,銷量超過了Intel。
雖然許多新興的GDDR技術應用都來自汽車和高性能運算領域,但新的消費類應用也不斷出現(xiàn),例如8K視頻處理、AR和VR等。不過,Shiah指出,AR/VR應用的發(fā)展并不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