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小米8透明探索版的嘗試,“裸露元器件”儼然成為手機設計中的一股清流,相比于今年大熱的漸變色,透明絕對是更具極客范的選擇。
最近,編輯部一部藍色的小米6后殼被摔得粉碎,本打算購買一塊相同的藍色后殼自己換上,但在搜羅一番某寶之后,意外發(fā)現了一款第三方推出的小米6透明后殼。
出于對“極客范”的向往,筆者沒有絲毫猶豫直接下單(PS:實際上是透明版更便宜),著手將手中的這部小米6改造為透明探索版。
要說這類仿制的第三方配件,深圳華強北有著響當當的名號,此次的后殼也正式源于此地。經歷了大約三天時間的等待,這塊透明后殼終于快遞到位,店家也是小心包裝,裹了幾層塑料膜做緩沖,同時附贈了相關的工具,具體包括:
剃刀:主要來剔除機身殘留的膠質,使得新后殼更貼合
吸盤、撬棒:用于拆除舊后殼,但考慮到舊后殼已經稀碎,基本沒什么用
皮筋:用于換殼后新后殼與機身的固定,保證膠水粘合凝固
膠水:對新后殼與機身貼合不緊密作修復
目光轉向這款后殼,沒有任何的著色,簡單和機身比對一下,鏡頭開孔、四角的弧度還原都很準確,并且店家已經留好了四周的封膠,只需揭下表面的貼膜就可以與機身粘合。
對比先前的著色款后殼,透明版在觸感上并無異樣,該有的防指紋鍍膜都沒有少,但為了是內部結構完美呈現,透明后殼省去了黑色的石墨貼紙,在散熱效果上或許會有折扣。
這里還要多說一句,小米6的后殼鏡頭處會附一個金屬鏡頭框,對相機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時也后殼幫助定位,而這款鏡頭框并不包含在后殼之內,需要單獨購買,大概10元左右。
考慮到原裝的鏡頭框并沒有損壞,因此我簡單清理了舊后殼后,保留了原裝的鏡頭框繼續(xù)使用。
下面正式進入改裝環(huán)節(jié)。首先需要清理殘留在機身上的舊膠質,用剃刀順著中框輕刮,確保沒有異物會影響后殼的貼合。
同時也要留意清理主板屏蔽罩、電池等部件上的雜質、指紋等,畢竟這是之后要裸露的部分。
清理完成之后,準備后殼的貼合。經過一次試手,建議先要用手壓實四周的封膠,使其與玻璃緊密貼合,避免撕膜的瞬間封膠隨貼膜剝落。
先將鏡頭框安裝,注意安裝方向。這里有一個小技巧,通過鏡頭框的突出部分可以迅速確認方向。
玻璃后殼的貼合過程相比貼膜而言容易了許多,由于弧度、輪廓的還原都很準確,基本一邊對齊,剩下的部分都能完美貼合。
貼合后片刻不耽擱,直接用附送的皮筋把手機綁起來,確保后殼與機身固定。如果有條件,建議還可以用重物壓一段時間(三個小時),讓機身與后殼的貼合更緊密。
考慮到手機的跌落可能帶來些許中框的形變,部分后殼并不能完全貼合,留有細小的縫隙,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用膠水作簡單的填充修復。
一番折騰之后,小米6透明探索版改造完成。由于表面并沒有類似于小米8透明探索版那樣的裝飾主板,實際效果有些打折,建議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貼一些貼紙做裝飾。
需要提醒的是,改裝后的小米6已經失去了官方保修,并在防水性上也會大打折扣,日常使用還要小心。
最后再給各位一些小建議:
1、網絡上第三方的玻璃后殼價格從十幾元到三十幾元價格不等,但品質基本相當,沒必要高價追求商家宣傳的“原裝”。
2、換殼過程中一定要將殘留的背膠清理干凈,否在極易導致密封不嚴,進灰后直接導致背膠失去粘性,后蓋翹起。
3、貼合后一定要用皮筋綁緊,讓機身與后殼的貼合更緊密,并固定一段時間。
4、更換過程難度極低,有一定動手能力的人都能完成,成本也就幾十塊,相比官方動輒上百的維修費成本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