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市場熱度不減,再生晶圓市場需求火爆,RS Technologies穩(wěn)步擴產
6月20日消息,盡管近期終端需求出現雜音,但全球晶圓廠擴產腳步并未慢下來,在新產能持續(xù)開出下,硅晶圓市場供不應求,再生晶圓市場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
為應對市場需求,目前除了全球再生晶圓大廠RS Technologies穩(wěn)步擴產外,臺灣再生晶圓廠商升陽半導體、辛耘下半年皆有新產能到位,而臺灣中砂則是早在兩年多前完成竹南新廠建置,足以應對5~8年需求。
硅晶圓是半導體生產的基礎材料之一,硅晶圓在晶圓廠中的應用可以分為兩大類:正片是被直接用在半導體加工,包括拋光片、外延片等;另一種是用于監(jiān)控測試的硅片,包括控片(monitor wafers)、檔片/測試片(dummy wafers)、測試晶圓(Test Wafer)。
目前再生晶圓主要產能集中在日本、中國臺灣廠商手中。以目前市占率最高的日本RS Technologies為例,其目標在2024年將臺灣12吋再生晶圓月產能較現行提高4成,顯示其看好未來需求。RS指出,該公司為全球頂級的半導體再生晶圓廠、全球市占率達3成。今年將通過增產12英寸再生晶圓產品,擴大對日、臺、歐、美市場的供應量。
隨著各家晶圓廠新產能陸續(xù)開出,加上先進制程生產復雜度、工藝節(jié)點的增加,推動再生晶圓需求強勁,為滿足客戶訂單,晶圓薄化代工廠升陽半導體在臺中中港廠的新產能將在 8、9月開出,帶動12寸產能較現有規(guī)模新增25%,有望顯著貢獻營收,法人看好升陽半導體第三季整季營收漲幅將達新高,第四季有望達到更好水平。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升陽半導體當下的12寸再生晶圓月產能已經達到38萬片,在當前中國臺灣省廠商中屬于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去年升陽半導體更是狠砸72億元新臺幣,在中國臺灣省臺中港科技產業(yè)園區(qū)設廠,成為全球首座自動與智能化再生晶圓工廠,預計新產能將分兩階段開出。其中,今年目標擴充8-10萬片。
據鉅亨網報道,中國臺灣省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董事長陳繼明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旗下碩鉆材料鉆石線提列損失已告一段落,加上采用了接單后生產的策略,虧損大幅收斂,且因并購華旭后,拋光晶圓、再生晶圓產能也持續(xù)增加,碩鉆今年將轉盈備受看好。目前,碩鉆再生晶圓涵蓋6寸、8寸、12寸,客戶分布地區(qū)以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為主,包括封測廠、晶圓薄化廠等,現階段已開始出貨,看好未來半導體營收比重將持續(xù)提升至2成以上。
與其關注晶圓,不如關注再生晶圓。65nm制程的晶圓代工廠每10片正片需要加6片擋控片,28nm及以下的制程每10片正片需要加15-20片擋控片。一般而言再生晶圓數量占晶圓總產量30%,隨著國內晶圓產能擴大,目前整個市場空間也隨之變得大起來。
晶圓廠基于成本節(jié)約的考慮,大多是將晶圓再生業(yè)務外包。晶圓再生服務屬于地域屬性很強的專業(yè)服務,異地運輸成本較高,為降低不必要的損耗以及減少運輸時間,晶圓廠通常都是本地化配套。
當前全球再生晶圓市場和產能高度集中于日本和中國臺灣,兩者相加幾乎占到80%以上。2020 年之前,中國大陸在晶圓再生專業(yè)代工領域為空白,大陸晶圓廠都是將大部分的測試晶圓送去中國臺灣或者日本的專業(yè)代工企業(yè)進行再生加工。
在“芯片荒”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芯片關鍵材料——再生晶圓也供不應求。
對于再生晶圓,外界或許知之甚少。有業(yè)內人士透露,再生晶圓是指芯片制造過程中的測試晶圓,是晶圓廠進入量產前的重要材料。據了解,再生晶圓可用于監(jiān)控制程參數與生產環(huán)境,提高良率,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報道稱,升陽半、中砂、辛耘三大再生晶圓廠商均表示,今年新增產能部分已經悉數滿載,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明年將進一步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