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是指在不需要測試駕駛員執(zhí)行物理性駕駛操作的情況下,車輛能夠對行駛任務進行指導與決策,并代替駕駛員操控使車輛完成安全行駛的功能。自動駕駛汽車應具備自動行駛功能、自動變速功能、自動剎車功能、自動監(jiān)視周圍環(huán)境功能、自動變道功能、自動轉向功能、自動信號提醒功能、網聯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等。
身為出行領域中最具科幻色彩的生意,自動駕駛進入人們視野的時間并不長。盡管自從二十世紀中葉,自動駕駛概念萌芽以來,就屢屢有巨頭企業(yè)涉足此領域,但直到本世紀初,自動駕駛實體應用才得到初步實現。自動駕駛車輛又稱無人駕駛車、電腦駕駛車、無人車、自駕車,為一種運輸動力的無人地面載具。作為自動化載具,自動駕駛汽車不需要人類操作即能感測其環(huán)境及導航。完全的自動駕駛汽車仍未全面商用化,大多數均為原型機及展示系統(tǒng),部分可靠技術才下放至量產車型,逐漸成為現實。
自動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tǒng)感知道路環(huán)境,自動規(guī)劃行車路線并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它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huán)境,并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自動駕駛汽車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是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產物,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和工業(yè)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國防和國民經濟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自動駕駛公認的兩個等級都是來自美國,一個是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NHTSA),另一個則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制定(SAE),其中NHTSA分為5個等級,SAE分為6個等級,就拿常用的SAE標準來說L0-L6,通俗的說L1,L2可以適當松手或離腳,L3可以不用雙手和腳,L4完全脫離手腳,L5手腳剁掉都可以。
關于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描述,目前有兩套業(yè)界較為常用的分級標準,分別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制定的標準,以及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制定的標準。其中,SAE International的標準被更廣泛地采用,它是根據“誰在做,做什么”的設計理念制定而成的。
具體來說,自動駕駛汽車首先需要傳感器,以識別道路、其他車輛、行人障礙物和基礎交通設施。傳感器相當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解決“車周圍有什么”的問題。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傳統(tǒng)雷達和攝像頭三種。激光雷達是目前較為主流的路線,如Google、百度等企業(yè)均選擇通過激光雷達來獲取環(huán)境信息。激光雷達裝置在汽車車頂,利用激光脈沖對環(huán)境進行距離檢測,并通過軟件繪出環(huán)境3D圖。激光雷達勝在識別準確快速,然而造價較高,投入量產困難。傳統(tǒng)雷達和攝像頭的成本較低,原理是運用汽車周圍360°視角的攝像頭和前置雷達相配合,從而識別三維空間信息。特斯拉即采用了雷達和單目攝像頭結合的方案。馬斯克曾稱,僅憑毫米波雷達和多攝像頭系統(tǒng),加上完美的人工智能軟件算法,就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雖然有些車型可以實現L3級甚至更高的L4級別的自動駕駛,但應用到實際當中,自動駕駛還是一個大概念,并不是說這些車不能達到要求或者不能實現,而是根據國內的路況,法規(guī)等一系列要求,還是很難實現,而且之前國內并沒有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標準,哪怕是現在這套標準也根據其它標準修改而來,現在自動駕駛還沒有普及,如果真普及開這套標準還真不一定適用國內,不過自動駕駛確實是一個能體現科技進步的代表,無論是傳統(tǒng)車企,還是新勢力新能源車企,都向自動駕駛領域前進,不過只靠車企一方面的努力還是不夠的,前期需要大量的道路測試,同時還需要高精地圖的配合,甚至出現事故的法規(guī)定制,再到數據收集時的隱私保護,這些都是需要去面對的問題,所以現在的自動駕駛我們不能對它有依賴性,如果車輛支持在允許的道路環(huán)境下體驗一次還是可以的,說到底自動駕駛就是一項技術,在這項技術沒有完全成熟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的自己駕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