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公司已經發(fā)布了第三代仿人機器人T-HR3,它可以被控制和與操作員的動作同步。用戶戴著數據手套和連接到攝像頭的HTC Vive VR頭顯來獲得機器人的視野畫面。豐田公司表示,T-HR3的高度為
本以為各廠商的新車都在北京車展時都扎堆上了市蹭熱度,六月的車市應該會稍稍降溫,但事實證明我想多了??赡苁菫榱硕汩_車展的大熱潮想在淡季稱霸王,不少廠商仍把新車放在六月上市,所以六月的車市依舊十分熱
豐田計劃10月下旬在日本國內上市的新款“雷克薩斯 ES”的高配車型上采用這種技術。 據日經新聞報道,豐田9月12日發(fā)布消息稱,將全球首次在量產車上采用“電子后視鏡”,把汽車兩側
豐田汽車正準備向中國汽車制造商共享普銳斯(Prius)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細節(jié),以期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趕超競爭對手。 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希望豐田分享其油電混合技術,以幫助中
10月5日,豐田汽車正式對外宣布,將在全球召回243萬輛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其中涉及到日本市場的125萬輛,另外還有北美的83萬輛汽車以及歐洲銷售的29萬輛汽車。 此外,中國、非洲、大洋洲和其他地
近日,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分享了一則視頻。在視頻中,其制造的機器人專門用來幫助殘疾人進行簡單的生活自理工作。這也是機器人第一次在美國家庭工作。 豐田稱之為支援機器人(Human
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Toyota)最近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243萬輛混合動力車。聲明中提到,混合系統(tǒng)的功能問題將傳統(tǒng)的汽油發(fā)動機與另一個電動馬達結合,可能導致事故的發(fā)生率上升。 汽車
與往年的狀況不同,今天車市的發(fā)展非常的緩慢。尤其是進入下半年后,中國以及全球車市的增速均有所放緩,甚至出現(xiàn)了一定幅度的負增長。仿佛在宣告著車市的黃金時代的結束,黑暗時期正在逼近。而如何度過這一“
按照 SAE 的定義,自動駕駛技術達到 Level 4 之后乘客就能放心大膽在車里睡大覺了,也就是說車輛安全有了絕對保證。不過豐田研究所 CEO Gill Pratt 依然認為,所謂的“安全第一
2020年疫情發(fā)生后,全球汽車市場一直處于飄搖不定的狀態(tài)。 特斯拉加州工廠3月停擺后,其有關產能的數據一直被投資者們視為重要指標,隨著馬斯克逐步與各地政府敲定復工協(xié)議,Model 3、ModelY等重
10月24日下午,中國一汽宣布與16家銀行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協(xié)議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各家銀行給予中國一汽的意向授信共計10150億元。這應該是迄今為止,單個企業(yè)獲得的最高授信額度。 01
之前寫過一篇關于二手新能源車值不值得買的文章,其中便提到過由于新能源汽車貶值率高、手續(xù)并不復雜、購買條件也沒有新車時嚴格,因此有一部分消費者會選擇購買二手新能源車。在美國,二手新能源車市場的情況
2020 年疫情發(fā)生后,全球汽車市場一直處于飄搖不定的狀態(tài)。特斯拉加州工廠 3 月停擺后,其有關產能的數據一直被投資者們視為重要指標,隨著馬斯克逐步與各地政府敲定復工協(xié)議,Model 3、ModelY
為了迎合國內消費者對于長軸距、大空間的車型需求,本田在國內推出了凌派,大眾也帶來了凌度、速騰這樣的A+級轎車。雖然豐田遲遲沒有行動,但該來的總是會來。豐田也將為國內市場,帶來長軸距版卡羅拉車型。 日前
而除了完善靜態(tài)充電技術和標準,持續(xù)推廣降低成本之外;動態(tài)無線充電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向。 時至今日,無線充電技術對大眾而言,已不再是一件新鮮事。在消費電子領域,iPhone等多款高端手機
6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與分析機構Roy Morgan發(fā)布的《2020年度風險報告》顯示,豐田是2020年澳大利亞最受信任的汽車品牌,而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則攀升至第三名。 根據該報告
Land Cruiser(陸地巡洋艦),單聽這個名字就覺得異常霸氣。作為越野車中的標桿車型,陸巡也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不過,在越來越嚴苛的排放法規(guī)面前,陸巡也不得不放棄了大牌自吸,轉向渦輪增壓陣
業(yè)內一直都有一種說法,油電混合分為兩類,一種是豐田的油電混合動力,另外一種是其他車企的油電混合動力,足以見得豐田在油電混合領域“一枝獨秀”的厲害之處。盡管近年來本田的油電混合技術突飛猛進,甚有追
從傳統(tǒng)內燃機車輛在轉向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過程中,是需要做充分和長期的轉換過程。結合豐田的例子,也談一談這一類車輛的安全性問題,也請各位讀者給技術成熟穩(wěn)定,車子的質量控制給予一些
在商業(yè)中,有一種叫" kaizen "的理念,是指所有的雇員,從首席執(zhí)行官到新員工的工作都是為了持續(xù)改進組織的運作,使其在商業(yè)運作的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完善。 這種做法最初是由日本人發(fā)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