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傳統(tǒng)的磁條導航、二維碼導航移動機器人,激光導航移動機器人以其自主靈活的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并在工業(yè)制造、電子制造、電商倉儲、醫(yī)療教育、食品煙草、安防巡檢等各行各業(yè)得到了廣泛應用。
(文章來源:仙知機器人) 相較于傳統(tǒng)的磁條導航、二維碼導航移動機器人,激光導航移動機器人以其自主靈活的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并在工業(yè)制造、電子制造、電商倉儲、醫(yī)療教育、食品煙草、安防
(文章來源:ISweek工采網) 隨著機器人深入人們的生活,例如工廠、倉庫、酒店、商場、餐廳等環(huán)境中的使用,人們對機器人的移動能力越為重視,市場對智能化設備的需求日益高漲。以至于避障成為
日前,有消息稱蔚來汽車的北美總部已經裁員 141 人,此次裁員主要面向的是自動駕駛團隊。“因為與Mobileye達成合作關系,所以部分團隊在L4自動駕駛的研發(fā)道路上出現冗員和重復工作?!闭劶按舜?/p>
(文章來源:21IC電子網) 機器人底盤的技術壁壘在于,不同場景下的多傳感器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從物理層面上來看,機器人底盤則主要是眾多傳感器的集成,激光雷達、雙目視覺、超聲、紅外
不帶方向盤且還能上路的汽車你見過嗎?它來了! 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相關負責人透露,通用汽車正在NHTSA商討。前者希望可以再美國道路上部署不帶方向盤或
無人駕駛汽車革命正在加速發(fā)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障礙。 眾所周知,在短短幾年內,我們的汽車可以在我們放松的時候帶我們去任何地方,將會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虛幻,但是無人駕
到了2019年,自動駕駛的腳步看似慢了下來,很多業(yè)界人士都表示以前對自動駕駛的預期過于樂觀。但仍有不少企業(yè)拿到了融資。 自動駕駛汽車是汽車產業(yè)與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
隨著物聯網產業(yè)的發(fā)展,上下游企業(yè)逐漸區(qū)分,企業(yè)之間以自己的專長為起點,不斷拓展到物聯網產業(yè)中,企圖在物聯網千億市場中獲取較大的市場。而這一做法,也使物聯網產業(yè)鏈之間變得更加清晰。 而縱觀
1 月 7 日訊,2020 年 1 月 7 日 -10 日,素以“科技屆春晚”著稱的 CES 2020(國際消費電子展)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根據 CES 官方數據,今年前來參會的廠商數量創(chuàng)下
在5G雙元年的加持下,2020年的自動駕駛產業(yè)值得期待。 科技圈的開年大戲,由CES開啟。 相較于2016年的VR/AR風光無限,2017年Alexa的無處不在,2018年的中國
激光雷達的“真香定律”從巨頭入局開始顯形。 馬斯克的一句“只有傻瓜才用激光雷達”完全擋不住科技巨頭跨界“造雷達”的熱情。2019年底,華為、英特爾相繼宣布開始研發(fā)激光雷達,引發(fā)業(yè)界關注。
當大家還沒從機械式激光雷達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中緩過神來,固態(tài)激光雷達產品就已經揮起大刀直奔前線。 關上研究室的門,他看了看有些雜亂的辦公臺,顧不得整理,轉身拍下電梯按鈕。LeiLei Shi
(文章來源:SLAMTEC) 人類因有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而獲得了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不同的外部感覺,機器人也因有傳感器而看見、聽見這個世界。 根據檢測對象的不同,機
(文章來源:SLAMTEC) 避障是指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通過傳感器感知到其路線規(guī)劃上存在的動態(tài)或靜態(tài)障礙物,按照一定的算法實時更新路徑,避開障礙物,最終到達目的地。
在CES 2020期間,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發(fā)布了一款名為Velabit的激光雷達,并且公布量產售價僅為100美元。車用激光雷達的價格,在十年間,從10萬美元的區(qū)間,下降到了100美元
1 月 15 日訊,激光雷達公司 Sense Photonics 推出了首款用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和自動駕駛的模塊化 Flash 激光雷達,名為 Osprey,該組件現在已經開放預訂,
2020 年 3 月 18 日,iPad Pro 2020 強勢來襲。 iPad Pro 之強,少不了全新的相機陣列的加持;相機之強,離不開激光雷達傳感器。 而“激光雷達”,強在哪? iPad Pro
自動駕駛在2019年,走走停停,仍舊沒有大的突破。自動駕駛目前所面臨的形勢或許并沒有那么樂觀,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依舊任重道遠。 2019年已然過去,回望這一年自動駕駛領域發(fā)生的幾件大事,給人的
自動駕駛未來的美好光景,也催生了過去幾年一些初創(chuàng)公司的“激進”,以及由此帶來的隱藏風險。 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核心傳感器,毋庸置疑。但實現Demo到量產的跨越,首先要解決車規(guī)級可靠